缩略图

大单元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融合创新研究

作者

辛国强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第六中学0243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下,怎样冲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达成教学和管理的一体化发展,这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单元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融合更新,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破,也是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深切关怀。这种融合既有益于优化教学品质,又能在班级管理里增添更多的教育要素,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一道助力学生成长进步。

一、概念界定与融合背景

大单元教学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具有迁移价值的大概念、大任务,整合多课时教学内容,形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教学闭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习的实践性、素养的成长性。班主任管理是以班级为载体,统筹学生思想引领、学业指导、活动组织、关系协调的育人工作,重点是实现“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新课标实施后,学科教学由“碎片化知识传授”向“素养化整体育人”转变,但不少学校存在“教学与管理脱节”现象,大单元教学多局限于单学科内部,缺少班级层面的资源统筹;班主任管理往往流于事务性工作,未与学科素养培养形成合力。在此背景下,推动两者融合,既是破解“教学孤立化”“管理表面化”的关键,也是落实“五育融合”的必然要求。

二、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育人目标协同的需要: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数学的逻辑推理、语文的文化传承,班主任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合作素养等综合素养,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融合可以避免“学科素养与综合素养割裂”,实现“ 1+1>2: ”育人效果。

资源整合优化的需要:大单元教学需要跨课时、跨资源支持(实践场地、合作小组),班主任依托班级管理优势,可协调各科教师、家长资源,帮助单学科教师解决“资源调度难”;大单元教学主题资源(环保、传统文化)可丰富班主任管理内容,防止班级活动“形式化”。

学生发展规律的需要:初中生正处于认知与社会责任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单一的学科学习或管理活动无法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两者融合后,学生可以在大单元学习中实践班级规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责任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学科知识(用数学统计分析班级纪律数据),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融合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目标整合:构建双向目标清单

班主任牵头成立“学科教师协作组”,以学期为单位,将大单元教学目标与班级管理目标对应整合。一方面,从大单元教学目标出发,梳理出每个大单元所蕴涵的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素,将其转化为班级管理中可以引导、可以培养的目标行为指标和素养要求,纳入“双向目标清单”学科向管理转化部分。如在历史学科的大单元教学中,目标包含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那么在班级管理目标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主题的班级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行为等。另一方面,从班级管理目标出发,分析班级在思想引领、学业发展、活动开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需求,从中发现与学科教学有关的内容,将其转化为大单元教学可以融入、可以强化的教学要点,纳入“双向目标清单”管理向学科转化部分。如班级管理中希望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大单元教学中就可以设置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建立这样一份“双向目标清单”,让大单元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目标相融合、相互促进。

(二)主题式班级活动的内容融合策略

把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扩展为班级管理的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班级活动”的转变。拿大单元教学里的“环保”主题来说,可以规划一系列围绕这个主题的班级活动。第一,在活动筹备期间,班主任同各科老师合作,找出“环保”主题在各个学科中的渗透之处:地理学科里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办法,生物学科里生态系统的保护,语文学科里有关环保主题的文学作品赏析等等,把这些知识点汇总起来当作活动素材。第二,在活动形式方面,可以举办环保知识竞赛,让学生利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举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制作与展示活动,发挥学生的创意和艺术才能;还可以组织校园环保实践活动,比如垃圾分类宣传、校园绿化守护等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加深环保意识。

(三)方法创新:实施“项目式班级管理

借鉴大单元教学的项目式学习,把班级管理任务变成“学生主导的项目”,比如班主任提出“班级文化建设”项目,让学生以大单元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规划(确定文化主题)—内容设计(利用美术大单元‘视觉设计’知识制作黑板报)—成果展示(举办班级文化发布会)—评价反思(根据班级公约打分)”的全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项目规划、合作沟通能力(对应大单元“实践素养”),又实现了班级自主管理。

(四)评价融合:构建“综合素养评估体系

打破“学科成绩 + 纪律评分”单一评价,建立“素养 + 行为”评价体系,即由班主任联合各科老师制定评价量表,将大单元学习成果(如项目报告、实践作品)、班级表现(如小组合作贡献度、活动参与度)纳入评价维度,采取“学生自评 + 小组互评 + 教师评 + 家长评”的方式。

结语

总之,大单元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的融合,就是“教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创新融合,通过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深度融合,既解决学科教学孤立化的问题,又提升班主任管理的育人价值。未来要强化学校层面的机制保障,促进教师观念转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融合实践真正服务于核心素养的落地,为新时代班级育人模式提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刘文《浅谈高中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 年第5 期。

[2] 周军《班级管理中高中班主任的陪伴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5 期。

[3] 杨清霞《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路径探究》,《华夏教师》2022 年第 26 期。

[4] 李建国《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路创新》,《亚太教育》2022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