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徐敏
山东英才学院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落实“就业育人”理念的主渠道,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成才观、人生观、职业观、就业观的重要课程。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重讲授轻引导、重内容轻方法、重理论轻实战等教学设计不足和教学实施困难,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性有待提升。为满足学生发展和市场演变等多方面的需求,亟需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与创新。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其问题
传统授课模式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定位与学生需求有偏差、教师满堂灌现象严重,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教学评价主观性强等诸多问题。此外,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剥夺和削弱了学生自主思考、自我体验、自我内化的权利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整合、问题解决能力难以培养等缺陷 [1]。目前,在诸多高校担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大部分教师“满堂灌”式讲授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侧重将间接经验传递给学生。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内部学习积极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课堂上教师讲课很投入,但是乏味的讲授“过时”的就业知识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强,严重出现交头接耳“开小会”、不睡觉就玩手机“低头族”现象,课堂教学纪律问题突出,教师对过程性成绩的评定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学生很少甚至无法参与评价,教师考虑考核通过率给学生赋分较高,不利于学生发展。为落实课程育人,亟需解决以上问题,高校教师亟需关注并研究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优化策略,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效落实就业育人。
二、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必要性和可行性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又称成果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的学者斯派蒂(WilliamG·Spady,1981)提出,主张学校把所有的课程和教学精力都聚焦于清晰界定的学习成果,以促使学生以预期成果为指引,并在最后能展示课程的学习预期。[2] 有学者从学习成果设计探索,提出 OBE 的“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显著优势,并建议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明确成果界定、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评价、注重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创新教学策略以确保学习成果的达成 [3]。OBE 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强有力的源泉,国内外诸多高校已成功落实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普遍由任课教师自主规划与编写,但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或解读视角和力度不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与品质存在良莠不齐,更重要的是高校就业指导情境学习联结理论与实践功能与时限均有限,因此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应透过反向设计强化,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师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纵观就业指导的已有研究,可知较少有系统研究基于 OBE 理念与就业育人理念融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与规划,这可能是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从 OBE 视角系统探索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提升就业指导教学效果。基于 OBE 理念,从针对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设计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入手,进而回归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要素的设计,通过课程教学“成果产出”设计与实践,实现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的持续性研究提供价值。
三、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基于 OBE 理念下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检视课程教学成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参加相应教学过程取得一系列的学习成果,能够适应未来发展,并能够在某种情境下顺利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相比较,基于 OBE 的“成果产出”课程教学设计聚焦和组织一系列教学活动,来确保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能够真正获得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以适应未来实际情境的需求,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计应更关注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就业竞争力表现和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强调学生能够理性分析与评估自身主客观条件,客观且充分进行就业求职准备,持续追求专业素养能力增长,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基于 OBE 理念下的就业指导课程强调以学生的“成果产出”为基础进行反向设计,促使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发生改变,该课程教学所有设计与实施思路的变化均是围绕明确的“成果产出”来开展的,并以学生为中心,而非教育内容和教师。
四、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原则
基于 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是以“成果产生”为导向,主张课程教学设计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产出成果、明确界定大学生毕业时应实现的目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围绕就业育人设计适宜且有效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策略等,既能满足学生现在学习诉求,又要着眼未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利于推进学业、专业、职业的三联动发展,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促进未来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核心原则应覆盖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以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应达到的标准作为教学目标,反向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体验感,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思路
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先于教学目标。而 OBE 教育理念下的就业指导课程则是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存在,以“成果产出”为导向落实就业育人。基于 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活动都将围绕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展开反向设计,针对不同班级专业学情分析和不同章节内容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明确目标- 需求规划- 过程实施- 结果评价- 持续改进”,能够实现可追溯、可反馈、可评测、可改进。诸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简历制作”模块的教学设计以“我的求职简历”的设计制作为产出成果,促进学生自主搜集与分析就业意向岗位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程教学体验感,引导学生结合随堂练习“成果”进行个案分析,开展过程性的自评、互评,指导学生进行重点归纳与总结该章节知识点,持续优化与改进个人“成果”强调在专业、就业、职业三联动,进一步实现OBE 理念与就业育人理念的融合,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与学“同向同行”。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作为教与学的指南和起点,是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成效评估的依据,具体影响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培养学生知识、领会等低阶能力为主,忽略了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目标设计缺少针对性,学生未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内生动力及学习参与性弱,教学目标涉及学生实践参与性内容相对较少,高阶能力(如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重视不足。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以预期学习结果为依据,反向制定教学目标,师生明确目标,优化教与学实施,以评促教实现持续改进,达成教学目标。课前以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整合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实现低阶能力的教学目标;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多元化教学活动(如成果展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实战演练等)来达到运用、分析、评价、改进等高阶认知目标,整个过程结合学生专业基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学生课程学习体验感,也促进学生情感和技能领域的发展;课后学生自主开展巩固复习和课外拓展实践,主动夯实就业知识结构,为后续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注入能量,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从过去的正向设计转变为反向设计,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来确定教学目标,并从中提取毕业要求,围绕目标设计内容实施教学,通过教学评价反馈促进持续性改进,保证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3] 诸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面试技巧”模块中以“学生能熟练应对不同面试、高效展示自身就业优势”为成果目标,提取“掌握不同面试类型的应对策略、高效且针对性回答面试问题、展现最佳人职匹配度”等毕业要求,教学内容涵盖模拟面试、面试类型、面试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应答技巧等,组织学生结合求职岗位模拟面试,并进行过程性评测、使学生明确面试要点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进行面试复盘反馈,持续优化面试策略,高效提升求职面试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 OBE 理念的教学以“成果产出”为导向,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主要采取多元化、针对性、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4] 诸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简历制作”模块中以我的求职简历为产出成果,使学生掌握简历撰写的核心逻辑、规范格式与个性化优化技巧,最终产出匹配求职需求的高质量求职简历。为此,教学过程中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教学法,抛出“HR 筛选简历时最关注哪些信息”、“应届生简历常见误区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结合个人意向应聘岗位完成求职简历的制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拆解学习内容;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简历各模块内容的撰写,即时巩固所学;结合案例分析法,展示求职简历“成果”进行个案分析,让学生直观理解简历撰写策略;借助直观演示法,现场演示简历模板选用、格式排版等实操步骤;引入情境教学法,模拟企业HR 筛选简历的场景,让学生以“求职者”和“筛选者”双重身份体验简历的设计与制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交流简历撰写思路,分享各自的实践困惑与解决办法,实现互助学习,持续改进,从而全面达成“简历制作”模块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反馈学生学习成效,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是形式多元化且贯穿教学全程,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协同、评价主体多人协同,鼓励学生参加评价,明确自身学习成效,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激发自主性持续改进意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例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简历制作”章节教学中,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助力师生了解教与学的成效,识别问题及不足,及时改进优化,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五、基于OBE 理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实施
反观近几年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部分教师教学中除了随机点名让极少数学生回答问题外,全程采用讲授方法进行“引进门”教学,完成课程知识点传授普及,教学中实践方面较少甚至无任何学生参与实践环节,仅侧重于简单知识技巧教学,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不佳。而 OBE 理念的“持续改进”教学机制促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完善,教学目标以产出成果为导向,落实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过程性评测贯穿课程,能够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教与学的质量。诸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简历制作”模式教学中,围绕“我的求职简历”成果产出进行课程教学实施,学生普遍能够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与岗位招聘需求信息制作求职简历,学生在初步设计制作求职简历后,强化了学业、就业、职业的关联意识,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实现就业能力提升,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等,利于学生积极进行就业信息搜集分析及准备,也利于学生进一步的高效做好就业准备和学习规划与行动,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式学习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提高求职就业成功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反向设计”实现求职简历案例的有效嵌入,但该过程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要想持续发挥任务驱动方法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还离不开师生进行个案分析的搜集与整理,不断创新课程教学设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施“持续改进”的重点需聚焦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情分析,以及学生专业学习发展、求职目标设定、能力持续提升三个关键环节的不断更新与优化。
(二)教学效果分析
基于 OBE 理念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师生清晰把握教学方向与成果标准,确保教学活动围绕明确目标展开;结合就业市场动态,构建全面、衔接紧密的内容体系,强化了模块间的关联性,确保内容全面且实用;针对不同教学模块特点与学生需求,采用多元化、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体验感和学习动力;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等)与终结性评价(期末作业)结合、师生多主体评价协同,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为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既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规律,又契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用性、时效性、互动性”的特点,能精准满足学生求职能力提升的需求,同时通过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的系统优化,为教师教学创新与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实现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谢.OBE 理念下中职《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2]王菠. 成果导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5[3]吕欣. 基于OBE 理念的临床医学教学与评估体系构建和实践研究[J]. 人文·社会 ,2025
[4]杨曼依. 基于OBE 理念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 ,2023
[5]金美东 . 基于 OBE 理念指导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
[6]袁敦禄,杨晴,李家青,等.基于OBE理念的内科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 , 2024
[7]潘莹 , 胡立坤 , 耿葵花 , 等 . 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J]. 高教论坛 ,2023
[8]李淼磊 , 徐赞 . 就业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路径 [J]. 科教文汇 ,2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 2024 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例”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