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产品品牌包装创新设计研究

作者

阎勇舟

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在当代消费升级与品牌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农产品品牌包装已从“基础保护工具” 升级为 “品牌价值传递的核心媒介”。农产品品牌包装的设计创新,不仅是 “视觉美化” 的单一认知,而是围绕品牌及包装的系统创新设计工程,应该从 “文化赋能、技术融合、用户体验升级”三大维度寻找突破,让包装既获得具备 “一眼吸睛” 的视觉冲击力,又拥有 “打动人心” 的情感与功能价值。

一、文化赋能

文化是农产品包装的 “灵魂”,但多数设计仅停留在 “传统图案贴附” 层面,未能与品牌深度绑定。真正的文化赋能,需将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转化为品牌专属的 “视觉基因”,让消费者看到包装就能联想到品牌与产地,形成差异化特质识别。

(一)地域文化具象化

地域文化并非抽象概念,需通过 “具象化设计语言” 转化为可视觉化、可触摸的包装元素。

提取产地标志性地理景观,不但可以图形创意简化为包装核心图形。而且还可以借助包装造型获得设计实现。同时,包装材质选用当地特有材料,让消费者在触摸时能感受到地域质感,强化关联记忆。

将产地特色工艺融入包装结构或材质。如浙江龙泉青瓷产地的茶叶包装,可采用 “青瓷釉色” 作为主色调,包装盖设计成 “青瓷碗口”的弧形结构,盒身表面印有 “龙泉青瓷烧制工艺”插画;同时,礼盒内附赠 “迷你青瓷茶宠”,既体现产地工艺特色,又提升包装的收藏与馈赠价值,让文化从 “视觉” 延伸到 “实物体验”。

用产地方言打造情感共鸣点。可在包装盒侧面设计 “方言互动区”,印有趣味的方言文案,可以搭配 “地方方言发音标注”;同时,包装设计可撕拉的 “方言打卡贴纸”,消费者可贴在手机或笔记本上,引发社交分享欲,让方言文化成为品牌的 “记忆钩子”。

(二)民俗文化场景化

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 “情感共鸣属性”,将其与消费场景结合,可让包装成为 “连接过去与当下” 。

针对不同节日,设计贴合民俗场景的包装。如春节期间的东北粘豆包包装,可采用 “红色为主色调 + 金色祥云纹”,正面印有 “东北大秧歌场景插画”(如踩高跷、扭秧歌的人物),包装开口处设计成 “春联撕口”(撕口处印有 “福” 字);同时,礼盒内附赠 “迷你红包”(印有粘豆包图案),让包装既符合春节氛围,又唤醒消费者对东北春节民俗的记忆,提升节日消费意愿,让文化与产品深度融合。

二、技术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农产品包装已突破 “静态视觉”的局限,通过 “技术赋能” 实现 “互动化、智能化、个性化”,让消费者从 “被动观看” 变为 “主动参与”,提升品牌粘性。

(一)沉浸式互动包装

数字技术可打破包装物理空间限制,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文化与功能体验,常见应用包括。首先让包装图案 “动态呈现”。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包装盒身插画,可触发 AR 效果,传达产品和包装的相关信息,包括虚拟插画、产品文化解说、产品特点,增强记忆度。其次通过二维码链接 “无限信息库”,实现个性化体验。消费者扫码后可查看产品相关内容。这种 “一物一码” 的设计,既解决了农产品溯源问题,又赋予包装 “社交属性”,提升消费者参与感。

(二)新材料技术 “功能升级”:让包装更实用、更环保

新材料技术可解决传统包装 “功能单一、不环保” 的痛点,同时为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采用智能感应材料,让包装具备 “功能提示”能力。在包装盒内侧贴 “温湿度感应贴纸”,贴纸颜色会随包装内温湿度变化而改变,让消费者通过颜色直观判断产品新鲜度,解决 “生鲜产品新鲜度难判断” 的痛点。包装在保证产品品质同时,又从 “材料到工艺” 方面体现 “绿色 + 高端” 的品牌定位,契合高端消费者对环保与品质的双重需求。

三、功能满足

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要 “好用”,更要 “贴心”,需从消费者的 “使用场景、潜在需求、情感痛点” 出发,通过细节设计传递品牌温度,让消费者感受到 “被重视”,从而提升品牌好感度。

(一)包装贴合消费者习惯

不同消费场景下,消费者对包装的功能需求差异显著,设计需 “因地制宜”。针对家庭用户 “多次取用、需防潮存储” 的需求,包装需强化 “密封与计量” 功能。如大米包装,可设计成 “分层式密封袋”,袋身侧面设计 “印有透明刻度计量窗口”,方便用户估算用量;每层开口处采用 “双重密封拉链”(防止受潮),同时,包装袋底部设计 “防滑底座”,避免放置时倾倒,解决家庭存储的实际痛点。针对户外出行“轻便、易携带、防漏” 的需求,包装需简化结构、优化材质。

(二)包装情感关怀

情感关怀体现在设计细节中,通过 “人性化小设计” 解决消费者潜在痛点,传递品牌温度。首先强化包装“易识别、易开启”。如中老年人群包装,可采用 “大字体 + 高对比度色彩”等包装产品信息设计;而且罐盖设计成 “按压式开启结构”(无需用力拧转),让包装更具人文关怀。其次设计亲子的“可互动、可玩耍” 的包装。如儿童坚果礼盒包装,可设计成 “拼图盒”;或者包装内附赠 “坚果科普小卡片”(印有 “核桃补脑、杏仁护眼” 等趣味知识),既提升消费体验,又强化品牌 “健康、有趣” 的形象。

总之农产品品牌包装创新设计是 “以乡村产品为中心,以功能价值为导向” 的系统工程。融合“文化为魂、技术为翼、功能为本”的三大核心设计点,让文化成为品牌差异化的专属视觉基因,通过数字技术、新材料技术,实现包装的互动化、智能化、功能化,提升消费体验与品牌科技感;让品牌包装不但 “好用、好记、好传播”。而且成为振兴乡村的关键。

作者简介:

阎勇舟(1966-)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