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

作者

李敏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克服党在现阶段面临的“四大考验”和新形势下面临的“四大危险”,加强自身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党建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一、传统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中的主要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党智慧,“全面从严治党”更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一)廉政思想

加强廉政建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包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为官清正廉洁是古代思想家和开明政治家的一贯主张。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性。无论是孔子的以德政促廉政的“为政以德”思想,还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的一部分,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供了文化基础。

(二)家风建设思想

重视家风建设是落实从严治党的关键一步。家风和党风、政风密切相关,党员干部如何对待家庭、对待爱人和子女,能不能将公权和私利区分开来,反映了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历史上许多戒贪戒奢的忠告、鞭策后人的家训、流传千古的良好家风,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也足以成为我们今天建设廉洁家风的宝贵借鉴。被誉为中华“家训之祖”的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以及近现代的《傅雷家书》等经典家训,影响广泛,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民本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然诞生于不同历史语境,但二者在价值内核上相吻合,核心体现为“以人民为核心、以民生为导向”的内在一致性。从《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原始阐释,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价值排序,都体现出人民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作用。这正与党的宗旨对人民地位的界定形成呼应。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无论在什么时候,党都把人民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四)依法治吏思想

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核心支撑,这与传统文化中依法治吏思想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依法治吏智慧,历经数千年沉淀形成的“明法慎刑”“严以治吏”“权责对等”等思想,不仅是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更与当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的制度治党在价值内核、实践逻辑上高度契合。例如我国法家主张依法治吏,强调依靠法律制度来管理官吏,要求赏罚分明,不赦不宥。自汉后,儒法两家合流,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一种综合为治的治吏模式,儒法两家的治吏思想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其局限性也值得我们思考并引以为戒。

二、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如何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确立科学的传统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由于外来文化的侵蚀,很多人甚至很多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崇洋媚外,以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当做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标杆,忽视中国优秀文化,甚至对其加以贬低,存在着“文化自卑”的心态。也有部分党员,对一切外来文化都充满排斥,对待自身文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唯我独尊,存在着“文化自负”的心态。无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个共产党人目光狭隘的表现,都不利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针对中国共产党部分党员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党必须在全党中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国丰富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要增强党员的文化自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也存在着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外来的思想文化,要吸收和借鉴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并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以后,对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党必须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除了要确立科学的传统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之外,更要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许多党员虽然在组织学习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却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有很多党员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并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去了其存在的实践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努力学习并真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共产党自我建设的精神力量。历史是一面镜子,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思考,“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党的思想、作风等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要从中国悠悠五千年文明中更好地汲取治党智慧,巩固其执政地位。

(三)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支撑信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党建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不仅需要制度约束的“刚性”保障,更需要文化滋养的“柔性”支撑。党要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传统文化涵养修身自觉、铸牢为政之德、厚植为民情怀,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败斗争,使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进程,使党的执政更具科学性。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思想来源,给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建设是党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党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朝,靳志鹏.习近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3(3)2. 付吉佐,陈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 学报,2025(1)3. 刘珺.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研究 [D].中南大学,2022[

作者简介 ] 李敏(1991—),女,山东临沂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