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高中地理“教- 学- 评” 融合的策略
刘方满
江西省赣州中学 江西赣州 341000
新课标强调了评价在教与学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主反思,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这一要求充分凸显了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为高中地理“教 - 学 - 评”教学指明了方向。AI 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让教学设计更精准,提升“教 - 学 - 评”融合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推动地理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一、借助AI,精准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精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高中生由于地理学习基础、学习偏好不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只有充分掌握高中生的实际学情,并精准化设计教学方案,才可以推动“教 - 学 - 评”融合教学的高效落实。AI 技术可以精准采集并深度分析学生的地理学习数据,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科学参考,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从而为 “教 - 学 - 评” 融合教学的高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1]。
以“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 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运用 AI 教学平台自动采集学生以往地理课堂中有关自然灾害的观点表达思维内容以及课后作业中有关自然灾害问题的答题情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教学主题,利用 AI 自动生成 “自然灾害认知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以及问答题,如 “地震的发生是否与板块运动有关?”“当台风预警信息发出之后,沿海地区居民应该怎样做?”“结合生活现实,分析一下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等。在学生完成问卷之后,AI 会自动采集并分析这些数据,生成可视化的学生自然灾害认知分析报告。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分析报告,定位学生地理学习的薄弱点,并据此明确教学的重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通过分析发现,多数学生不能够准确描述与分析次生灾害的连锁形成机制,并且在做相关习题时出错率较高,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将 “自然灾害的连锁效应及类型关联性分析”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引入 “2008 年汶川地震次生灾害链”“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引发的复合型灾害” 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有效突破地理学习的难关。在教学方案初稿生成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需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修改,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运用AI,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
优化学生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构建知识、提升能力,是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AI 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可以增强课堂互动,优化学生学习路径,引导其深度思考与探究,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以“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运用 AI 虚拟现实(VR)技术,创设两个对比鲜明的地理场景:一个是 “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一个是 “人地关系失衡区”。学生通过佩戴 VR 设备,“置身” 于这两个地理空间中,直观观察不同人地关系模式下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状态。在学生虚拟体验结束后,AI 系统会自动弹出针对性一些问题:在人地关系失衡区,你们发现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人们是怎样利用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在学生讨论与回答过程中,AI 语音识别与数据分析系统会实时采集学生的发言内容,并生成可视化的学生认知分析图表。教师可以依据图表,了解学生对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然后,在核心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可以引入 AI 地理智能问答机器人,引导学生围绕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提问。例如,在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策略时,学生可以提出:在发展旅游业得到同时会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如何实现二者平衡? AI 智能机器人会快速给出学生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利用AI 互动系统,开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能力的提升。
三、借助AI,展开智能教学评价
评价是高中地理“教 - 学 - 评”融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AI赋能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全面反应学生的地理学情,指导学生针对性地学习,而且可以助力教师改建教学方案,逐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以“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智慧教学系统,实时采集学生有关“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的课堂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讨论积极性等学习行为数据,生成可视化的课堂学情分析报告,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动态、智能评价。例如,当学生对气候的形成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认识不清时,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学系统,推送相关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讨论,深化学生的认识。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布置有关“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的课后作业。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平台会自动评阅,并生成错题分析报告、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报告,了解学生在认知、思维、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据此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AI 赋能高中地理“教 - 学 - 评”融合教学实践,对于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构建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 AI 技术的优势,精准分析学生学情,锚定教学目标,优化教与学的路径,并组织动态化、智能化的教学评价,真正落实“教 - 学 - 评”融合教学,有效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亮 . 高中地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J]. 试题与研究,2023(30):177-179.
[2] 江静华.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地理主题式教学探究: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例[J]. 地理 教学,2023(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