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作者

谢锋

枣阳市第二中学 湖北 襄阳 441200

【摘要】:体育课程是高中教学体系的基础构成部分,它既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习压力,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教育改革对高中体育课程及其体能训练提出了全新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进行教学创新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成效得到显著提升。鉴于此,本文将针对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希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重要性

一、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基本内涵

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系统化的科学锻炼,使个体的身体机能得到一定强化,促进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与敏捷性,推动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社交能力的提升[1]。

高中体能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与灵活性训练等方面,比如跑步、游泳、各种球类运动、健身操等项目。通过这些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此外,体能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自我挑战精神,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夯实成长基础

高中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通过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及敏捷度等训练项目的科学规划,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力量训练方面,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特征,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自重训练,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而且可以预防因长期久坐引发的体态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中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项目进行体能训练,借此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为学生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提供生理支持。柔韧性训练则需要通过动态拉伸与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技术相结合的模式,扩大身体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弹性,从而降低运动损失的风险。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数据显示,坚持参与系统体能训练的高中生群体,其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基础指标相较于未参加训练者平均提升13%~20%,这充分验证了体能训练对于强化学生身体机能,夯实成长基础的促进作用。

(二)优化运动能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体能是学习各项运动技能的基础,而良好的体能储备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的教学中,学生的速度和耐力等体能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锻炼,这有助于他们在高强度的体育竞技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学生敏捷度也可以在攻守转化时得到提升,增强他们的运动应变能力。而在田径类项目的教学中,各类专项体能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爆发力和协调性得到强化,帮助他们突破体育运动的瓶颈,提高竞技水平。将体能训练融入高中体育课程,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也能进一步调动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竞技精神,为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塑造健全人格

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意志品质,会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高中体育课程中体能训练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学生心理与意志品质的锤炼,它在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体育运动所蕴藏的自我挑战和超越精神激励着学生,使他们能够克服心理压力和身体疲劳,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训练目标。此过程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自我效能感,进而培养他们的坚韧意识、自律能力和抗压能力。与此同时,体能训练倡导规律作息、合理因素等健康生活观念,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改善因学业压力造成的不良生活方式,并形成健康的饮食与作息习惯。此外,团队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通过这类运动进行体能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落实体能训练的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一)打造科学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

为凸显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使其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得到有效落实,应当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同时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实施训练,给予学生科学正确的指导[2]。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发育规律、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体育教学情况,设计可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体能训练方案。方案内容必须涵盖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与协调性等基本体能训练项目,而且可以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特长,设置多样化的训练内容,比如田径、游泳、球类等。教师还可以选择最佳的训练时间,结合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安排,在早上八点前或下午三点左右等时间段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学生运动的时长,使体能训练得到落实,还能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主科学习当中。此外,教师必须定期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对训练项目和内容作出针对性调整,确保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采用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方法

高中体育课程中传统的体能训练只要求学生进行重复性运动练习,这种陈旧的教学思维和锻炼形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所以,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引导,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实效性。例如,在通过篮球运动训练学生体能时,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动作与技能相结合以充实训练内容,还可以在训练中增添一些竞技元素,比如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投篮等竞赛游戏,这样既可以使体能训练活动更为丰富,也有助于激活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各项训练任务,还逐渐增强了竞技意识。将分层教学法引入高中体育课堂,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与训练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水平与训练需求,设置针对多种情况的训练项目,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能训练方案。此外,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训练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设定自主训练目标,同时能够对整体训练过程进行完善,借此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可以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结语

对于学生成长以及高中体育课程而言,体能训练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价值。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既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能训练的设计与实施,打造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得以显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端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策略[J].学苑教育,2024(21):64-66.

[2]谭毅.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