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

作者

孙梦辉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泊头 062150

引言

农业作为乡村发展的核心产业,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集群化发展是通过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等机制,能够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将智慧农业与集群化发展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整合区域内的农业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在此背景下,研究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对于充分发挥沧州农业优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农业资源与产业基础

沧州本域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多样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化。沧州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发展特色农业如旱碱麦等提供了广阔空间,盛产红枣、冬枣、鸭梨、蔬菜、肉禽等,这些特色农产品为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产业素材。经过多年发展,沧州已初步形成了一些农业产业集群,如沧县红枣、黄骅冬枣、泊头鸭梨、青县蔬菜等。它们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为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

(二)技术支撑与创新能力

沧州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利用大数据中心进行农情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自动化灌溉系统、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已建成的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等提供了可能。在产学研合作上,也在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政策环境与支持体系

国家、省、市分别出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层面的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省鼓励各地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级政策,制定相关地方政策并提出能级跃升行动,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集群,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领域,促进农业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市场风险,激发创新发展动力,推动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智慧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二、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一)优势分析

首先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上:沧州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引进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其次在产业集聚效应优势上:产业集聚能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共享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物流配送等资源,促使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再次是品牌与市场优势方面:沧州拥有如黄骅冬枣、泊头鸭梨、沧县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提供市场保障,有助于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机遇分析

其一为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智慧农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会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沧州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加快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智慧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二为消费升级机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营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农业通过精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尤其是溯源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的高标需求。其三为技术创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顺然推动着沧州本域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而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三、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人才短缺问题

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民信息化素质较低。农业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加之沧州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人才培养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以致于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和短缺。农民的信息化素质的高低也成为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直接影响因素,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缺乏使用智能设备和应用智慧农业技术的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慧农业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发展。

(二)数据共享与安全问题

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需要整合区域内的农业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然而,目前沧州农业领域的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相互独立,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导致数据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农业数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数据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沧州在诸如数据加密技术应用、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等,容易导致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带来损失。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目前沧州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信号不稳定,无法满足智慧农业对数据传输的需求。这限制了智能传感设备、无人机等智慧农业设备的应用,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进程。另外,由于农民购买高价格的智能装备和装备本身存在的应用局限等,农业智能装备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结束语

通过对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与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沧州具备发展智慧农业集群的资源、产业、技术和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短缺、数据共享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挑战。未来,沧州必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推进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通过打造智慧农业产业集群,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沧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道亮. 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 中国农村科技,2022(8)

[2] 赵春江 .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J]. 农业工程技术,2023(10)

[3] 邓洁 ; 李宾 . 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研究——以山东青州智慧化花卉产业集群为例[J]. 智慧农业导刊,2023(09)

[4] 江琼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 [J]. 当代农机 ,2024(01)

[5] 胡静 .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省智慧农业推进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机装备 ,2024(01)

作者简介:孙梦辉(1978.12-),男,汉族,河北南皮人,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

本论文为沧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5 年度科技创新调研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沧州智慧农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编号CZKX202519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