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策驱动与特色培育:高校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的地方品牌化发展研究

作者

沈奡 章春风 朱琴

湖北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我国留学生教育明确了方向。“第二课堂”作为留学生教育中的“第一课堂”的延伸,通过其多元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实施来华留学生的国情教育的重要平台。目前各大高校在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地域特色不明显、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市虽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医学生源优势显著,但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也依然没有跳出简单的文化感受层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更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定长效机制。

一、高校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地方品牌化发展的意义

(一)顺应国家政策与教育发展需求

高校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的品牌化创建,既属于落实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途径,又是达成《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里“塑造‘留学中国’品牌”这一目标的必要步骤,咸宁作为湖北省主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凭借自身独有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推动地方特色品牌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潜力,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优化来华留学教育品质的重点在于高校要明晰办学定位,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形成差异化优势。咸宁地区在医学教育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这里的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给创建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品牌赋予很强的基础性,这不但有益于满足留学生的各类学习需求,而且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风采,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留学生国情教育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就是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借鉴。

(二)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国情认知

地方品牌化教育模式下的第二课堂,能够明显提高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对中国国情的认知程度。咸宁地区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既有赤壁古战场这样的历史遗迹,又有温泉文化、竹文化等多种地方特色资源,这些都可以作为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的素材来源,依靠“活动基地集群”搭建起来的实践育人体系,留学生可以在多维度的文化情境之中深切体会到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尤其在医学类院校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中医药学科的优势,规划出中医药文化体验课程。在中医理论学习以及传统技艺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全方位地领悟到中华文化的科学内涵与人文精神,这种以地域特色为依托的沉浸式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来说,显得更为有感染力且具有说服力,从而在留学生的心目当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高校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地方品牌化发展策略

(一)政策引导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打造政策引导型顶层规划体系,这是推动咸宁地区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走向区域特色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咸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国家留学生教育方针和地方发展战略,制订《咸宁市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品牌化发展实施方案》,把“中医药文化体验”当作创新路径的核心内容,从制度层面来讲,要创建起“政府统筹,高校主导,各部门协同”的运行机制,把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整合起来,营造出推动品牌创建的系统合力,完善由市政府牵头的咸宁市留学生国情教育协调机制,定时研讨并处理品牌创建中的关键问题。在资金保证方面,设置专门的扶持资金,着重扶持活动基地创建,师资培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关键部分,给地方品牌化项目赋予持续发展的动力。制订《咸宁市留学生国情教育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对博物馆,美术馆,乡村振兴示范点等实践基地实施统一认证并加以规范化管理。

(二)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与特色课程构建

咸宁地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课程体系搭建,是推动地方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依据“温泉之城”“桂花之乡”“竹海之区”的地域特征,再结合医学教育资源,可以构建以“中医药文化体验”为中心的“一核多元”课程架构,把“中医药文化溯源与实践”当作课程主线,包含《中医药文化史论》《传统养生技艺实训》《中草药栽培技术》等板块,引领留学生从中医理论,针灸推拿操作到药用植物识别等诸多层面,领悟中华传统医学的科学内涵,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赤壁文化探秘》《三国文化沉浸式学习》《温泉康养文化考察》等特色课程,通过实地游览古战场遗址,体会温泉沐浴仪式,参加竹编工艺品制作等途径,让留学生在亲身经历当中,领略荆楚文化的独有魅力。依靠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开发《美丽乡村创建实践》《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等主题鲜明的综合性课程,引领留学生深入农村展开实地考察。全方位领会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执行途径,在课程规划时,重视理论同实际的融合,传统文化同现代要素的结合,既要加强文化内涵的阐释,又要加强互动体验环节的设计,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手段,营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增进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形成质量监管机制。

(三)多元化实践设计与品牌构建

搭建起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体系,这是加强咸宁地方品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以“活动基地集群”为载体,把博物馆,美术馆。中医药产业园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优质资源集合起来,形成留学生国情教育的实践网络,“文物中的中国故事”主题展区可以设在博物馆里面,用文物修复互动,重现历史情境等方式加深文化体验,美术馆要增添“中华艺术工坊”,供应书法绘画,陶艺制作,剪纸技艺等美育课程,中医药产业园区必须创建“本草园实践基地”,开展中草药种植,中医诊疗模拟,养生功法学习等活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应当设立“现代化乡村体验站”。安排现代农业技术探究,民俗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创建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结语

高校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的品牌化发展,要依靠政策引导与特色培育的有机结合,成为新时代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咸宁地区凭借“校地联动”的资源整合平台,塑造以中医药文化体验为主的“活动基地集群”,实行学分制管理,很好地解决当下第二课堂创建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初步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在此期间,应当以政策为指导,优化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开发精品课程,更新活动形式,改善评价机制,努力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并在全国有示范作用的留学生国情教育品牌,经过不断深入探究与改进,给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与发扬,增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男 , 延慧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5,40(08): 41-48+68 .

[2] 汪 诚 . 高 校 来 华 留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思 考 [J]. 公 关 世界 ,2025,(14):175-177.

[3] 贾茹 , 孙阳 , 黄林辰 , 吴坷 , 马路 . 地方医科院校本科生国际交流意愿调查研究 [J]. 医学教育管理 ,2025,11(03):366-372.

项目基金:湖北科技学院 2024 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际教育专项),项目名称: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2024G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