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研究

作者

肖霞

邵阳县黄亭市镇中心完全小学 湖南省邵阳县 42210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伴随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的要求逐步提升,课外阅读不但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得以丰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理解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开展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的重要意义以及实施途径开展深度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拓宽知识视野,夯实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奠定稳固的文化根基,课外阅读是学生接触多样知识的关键渠道,凭借阅读具备不同题材与体裁的书籍,学生可以突破课堂以及教材的束缚,了解历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广泛阅读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如同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充实的知识仓库,让他们在面对各类学习和生活场景的时候可以轻松取用,灵活运用,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1]。

(二)提升语言素养,增强表达能力

语言素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关键目标,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诸多规范且优美的语言样本。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持续接触多样的表达方式、丰富的词汇以及独特的句式,逐渐地受到熏陶,进而扩充自己的语言储备量。倘若学生长时间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其词汇量会有明显的增长,语言表达会变得更为准确、流畅且生动,不管是书面写作还是口头表达,均能够体现出较高的语言水平。

(三)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的强劲动力。课外阅读凭借其内容的丰富繁杂以及形式的多样性能够成功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与渴望知识的欲望。一旦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寻得了乐趣,就会自主地投身到阅读活动中,进而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这种主动进行学习的态度会拓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方面,让学生由被动地接纳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阅读书目,分层设计任务

挑选契合小学生的阅读书籍,是开展课外阅读时需首要完成的任务。教师需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语文能力,从众多书籍中筛选出内容积极健康、具备教育价值且充满趣味性的读物[2]。与此同时,要根据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的差异,分层次地去设计阅读任务,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布置简单的阅读理解以及词汇积累类的任务;而对于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则要激励他们开展深入的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或是读后感。利用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阅读效果。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精心挑选与植物观察、自然科普方面有关联的书籍,如《森林报》《昆虫记》(少儿版)等。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布置任务:在书中找出详细描写植物生长情况的3 个精彩语句并且进行抄写,进而理解其中 2 个新的词汇;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向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某一种植物,仿照书中所运用的写作方式创作一段观察日记,并且畅谈从书中所得到的感悟与启发。通过实施这样的分层式设计,可以使得每一名学生均可以在契合自己情况的阅读任务中实现成长,进而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最终实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效果。

(二)创新课堂联动,深化阅读体验

把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密切联合起来对课堂联动模式作出创新。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引领学生分享阅读的体会,开展探讨交流的活动,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也可以组织和阅读内容有关联的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中的情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感悟 [3]。除此之外,运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书籍相关的影视片段、音频资料等,让阅读形式更为丰富,提升阅读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时,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外把《史记故事》当中与之有关联的篇章读完,在课堂上先举办一场分享交流会,让学生彼此交流书中给自己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情节以及产生深刻印象的缘由,随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别化身为蔺相如、廉颇等角色,重新演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场景,从而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接下来播放《典籍里的中国》之中的《史记》片段,其鲜活的演绎、精深的解说,让学生仿若穿越到了战国时期。通过这样创新的联动方式,学生不再认为历史故事乏味无趣,而是深入领会了人物的品德与故事的内在含义,阅读的体验得以大幅地深化。

(三)搭建展示平台,强化激励机制

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如开展读书汇报会、举办阅读成果展览、举行朗诵比赛等活动,以此给予学生展示自己阅读收获和才华的舞台。通过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感与成就感,进而更有力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与此同时,构建完备的激励方法,针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予以赞扬和奖赏,如颁发荣誉奖状、赠送奖品或者推举他们参与更高级别的阅读项目。激励机制可营造出充满活力的阅读氛围,进而推动更多学生自发地投身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时,教师可以首先引领学生阅读与传统玩具有关的各类书籍,接着搭建起一个可供展示的平台,举办一场名为“传统玩具趣谈”的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书中的奇妙玩具故事;开展一次阅读成果的展示活动,把大家绘制出来的玩具图谱、制作好的手抄报进行展示,而且还组织一场“玩具文化朗诵比赛”,让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诵书中精彩的段落。为了进一步增强激励的效果,设置诸如“阅读小达人”“最佳展示奖”等奖项,并且颁发具有特色的奖状以及文具类的奖品。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还能参与校级阅读分享会。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与激励下,学生们阅读热情高涨,积极投身课外阅读。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具备无法被其他事物取代的意义,它在拓宽学生知识的范围、提高语言的综合素养、培养阅读的浓厚兴趣等层面都产生了颇为深远的作用。借助精选阅读书目、创新课堂联动、搭建展示平台等实施策略,可以切实有效地促使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落实。教师应当全面且充分地意识到课外阅读所蕴含的价值,积极主动地探寻契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成长旅程中的良师与益友,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广阔海洋中奋勇前行,朝着成功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蕙 .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J].2024(11):610-612.

[2] 李杨 .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 [J]. 智力 ,2023,(24):83-86.

[3] 周悦 .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J]. 学苑教育 ,2024,(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