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路径研究
王志会
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吉林 德惠 130300
引言
本土文化不仅是地域文明的体现,更是幼儿认知世界的重要桥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多元化的发展,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融入本土文化资源,成为教育实践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立足于教育一线实践,探讨幼儿园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发并利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使其不仅具备教育意义,更能够激发幼儿的文化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本土文化的系统挖掘与课程融合,有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育人功能并重的课程体系,推动园本课程内涵式发展。
一、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与开发困境
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与文化传承使命。幼儿正处于文化认同和社会认知初建的关键阶段,本土文化源于其生活环境,亲切易懂,能够激发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与情感。将地方民俗、传统技艺、民间故事、方言童谣等融入课程,有助于拓展认知视野,促进语言、社会性与艺术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若结合游戏化、项目化等教学方式,能进一步增强课程吸引力与教育成效,推动幼儿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这类资源的开发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更彰显了本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生活意蕴。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幼儿园在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仍面临现实困境。一方面,部分幼儿园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教育潜力缺乏系统认知,导致开发意识淡薄,资源利用碎片化、表面化。课程设计中存在“贴标签”现象,即简单地将地方文化元素拼贴进课程环节,未能实现内涵融合与系统建构。另一方面,由于师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文化敏感性与教育转化能力,难以将复杂的文化内涵转译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育内容。地方教育资源调配机制尚不健全,缺少教育部门、社区、文化机构的多方联动,导致优质文化资源难以共享,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深入渗透与有效实施。
开发困境的背后,亦反映出对本土文化理解维度的单一与课程理念更新的滞后。许多园所将本土文化等同于节庆活动或手工艺展示,忽视了其背后的价值观教育、审美熏陶与社会情感教育功能。从课程构建的角度看,缺乏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使得本土文化资源难以形成完整的课程链条与系统的学习经验。当前课程评价机制更多关注技能与知识掌握,未能将文化认同、价值观养成纳入教育评价体系,这也弱化了本土文化课程的长效机制建设。要真正实现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深度利用,亟需在理念、机制与实践层面形成系统改革路径,推动教育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与实践路径探索
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文化资源的识别、教育价值的提炼到教学形式的创新,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开发路径。资源识别需依托地方文化生态进行全面调研,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民俗风情、乡土自然资源、社区文化活动等,形成文化资源清单。通过建立“文化地图”或“资源档案”,将具有教育潜力的本土元素分类梳理,为后续的教育转化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需通过课程转化机制将资源内核提炼为符合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目标的教学内容,并以情境化、整合化方式呈现。此过程强调教育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既避免对文化的浅层展示,也保障了课程的教育实效与目标导向。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与项目化组织,提升本土文化资源的参与度与沉浸感。可通过“走进田野”“拜访手艺人”等活动模式,让幼儿在真实文化场景中感受地方传统工艺与生活方式,并结合美术创作、语言表达、音乐律动等活动方式,促进多元感官体验的整合。项目化学习方式尤为适合本土文化教学,如围绕“我的家乡”主题展开的系列课程,可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合作表达与创造性再现,有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学习链条。数字化工具的辅助也为资源开发带来新的可能,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本土童谣动画、虚拟游览家乡地标等,提高了课程的表现力与趣味性。实践表明,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开放的资源转化路径,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文化好奇与主体参与。
为了提升本土文化课程开发的质量与可持续性,还需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幼儿园应联合地方教育部门、非遗传承人、文化研究者及家长等,构建“园—家—社”协同开发平台,推进资源共建与课程共育。通过设立园本课程开发工作坊、开展教师文化素养培训、组织亲子文化实践活动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文化理解与教育转化能力,增强家庭对本土文化教育的认同与参与。建议建立动态反馈与课程调适机制,通过观察记录、案例反思、幼儿作品分析等方式,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性强、具有本园特色的本土文化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文化的真实性、教育的适宜性与课程的系统性原则,最终实现本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具有时代价值与地域特色的学前教育新范式。
结语
本文围绕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系统探讨,明确了本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剖析了当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开发策略与实践路径。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本土文化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载体。今后应注重构建“园—家—社”协同机制,提升教师文化转化能力,丰富课程形态,实现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深度融合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雅婷 , 何建宏 . 幼儿园课程本土化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38(4):55-59.
[2] 陈晓蓉 , 马世宏 . 区域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合路径分析 [J]. 教育观察 ,2021,10(23):112-115.
[3] 郑雨婷 , 孙煜 . 本土文化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J]. 教师教育论坛 ,2023,6(9):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