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作者

姬亚宁

沈阳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理应加入新质生产力以推动体育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实践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1.1 科技创新驱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实现对青少年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个性化指导。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训练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让青少年在模拟比赛环境中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竞技水平[1]。为青少年创造沉浸式的运动体验,丰富训练场景,提升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互联网直播和转播技术,能让更多青少年观看到高质量的体育赛事,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也为青少年体育赛事提供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1.2 资源整合优化配置适应青少年体育发展需求

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评估教练专业能力,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线上培训和远程协作,打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的教练资源,为不同地区的青少年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体育器材、场地等物力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了解其使用频率和损耗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更新。

1.3 体育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青少年体育市场提供新增长点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体育产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2]。为青少年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智能运动设备、线上体育课程、体育旅游、体育电竞等新兴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青少年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青少年体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2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不同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青少年竞技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整合资源实现均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其次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周期可能会更长,这对培养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家体育总局初步规定公共体育空间的面积和服务范围,公共体育空间发展中供给不足、分布不均等供需矛盾突出,制约着公共体育空间微更新的发展[3]。农村地区青少年体育场馆的智能设备覆盖率不足,部分城市老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因建筑结构限制,难以加装智能感应设备,改造成本高,地方财政难以负担。技术工具与青少年需求脱节,现有智能运动装备未考虑青少年身体特征,导致设备佩戴不适或数据误差。青少年体育培训前期设备投入高,社会机构难以盈利。复合型人才供给缺口显著,“ 体育 + 科技” 人才稀缺。跨区域资源调度失灵,相邻城市的青少年体育数据平台

未互通,无法实现场馆资源共享。

3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在机制创新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市场主体则应积极响应政府政策,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政策保障方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强体育人才培养的教育政策,体育产业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政策保障[4]。

以科技创新驱动体育教学与训练革新。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智能穿戴设备、运动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实时采集青少年的心率、运动轨迹、运动强度等数据。教师依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建立青少年体育大数据平台,整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景下的运动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特点,为每个青少年制定专属的训练方案。

优化资源整合,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推动学校、社区、体育场馆等场地设施的共享开放。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场地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控场地使用情况、设备状态等信息。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复合型体育人才。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体育与科技、教育、健康等学科的融合。开设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信息技术、运动康复等课程,培养青少年的跨学科思维与综合素养。推动产业升级,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新生态。

4 结语

新质生产力为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创新动力与发展机遇。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教学训练革新、优化资源整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业升级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体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完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推广等保障措施,确保新质生产力在青少年体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

参考文献:

[1]张希凡,郑旗.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01):287-290+105.

[2]刘舒娟,敬龙军.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实然困境与纾解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4,32(09):109-113.

[3]郭伟,兰昊沄,武晓艳.新质生产力驱动公共体育空间微更新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OL].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7[2025-05-22].

[4]朱亚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J].长春大学学报,2025,35(04):85-89.

[5]陈佩杰.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互动关系构建:基本构型、关键方向、路径探讨[J/OL].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14[2025-05-22].

[6]晏志伟.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J/OL].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12[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