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装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

杨洪梅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合川 40152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low-carbon energ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gun to transform to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lthough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hange of the existing energy structure and constantly exploring new ener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electricity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electrical equipment enterprises are facing huge transformation pressure and strong sense of urgency. We hope to rapidly transform and develop new industries in various forms to smoothl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ower equipment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blems faced in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power equipment enterprises.

Key words: power equi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越来越重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问题是重要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完善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储能调节作用发挥;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新能源基地科学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也为当前电力企业的转型发展形成了有利的环境,以期实现数字化产业转型与升级。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对于电力装备企业来说,这些产品不仅需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还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管理,由于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被使用的途径都是重工或者极为重要的行业,对于电气产品而言,质量管理不仅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智慧。在质量管控体系中,涵盖了从产品生产初始的原料供应管理到使用售后服务的整个生产销售环节。

2、电力装备企业发展现状

电力装备是支撑各级电网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电力装备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十大支持领域,持续推进电力装备企业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电力装备是能源电力降碳实施主体,要加大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高电力工业清洁能源比例。但是现在的电力装备企业大部分还是受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尽管不少企业想要改变,但是受到不少制约因素的影响,转型之路较为困难[1]。大多数电力装备企业开始向高效化、科技化转型,原有的低端电力装备市场逐渐饱和,现有的面向原有业务转型,制造业所以对于中小型电力制造型企业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困难。

3、电力装备企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发展方式的局限性

受到新能源结构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不少电力装备企业早已意识到需要变革,但是传统发展方式早已驾轻就熟,尽管意识到不得不进行改变,但是想要改变就要彻底改变原有发展路径[2]。受电力建设项目和电力供应需求趋缓的影响,国内新增装机容 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发电设备产量增长的需要。变压器、交流电动机、铅酸蓄电池等,产出能力大于国内市场需求。许多电气企业没法走出传统的发展轨道,与社会的需求脱节了,因此不少企业都已经被淘汰了,有的企业还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路径[3]。电力装备企业关系着国家的重要发展,转型发展是必然的,但是社会的需求发展速度太快,需要企业在变革之路上加快速度。

3.2 产品市场定位不清,竞争优势薄弱

所谓的公司市场定位就是指企业所塑造在消费者眼中的品牌效应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不可缺少的市场价值,一般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自身的市场有着精准的定位和与其他同类品牌区别性的独特概念促使了顾客对其产品的依赖性和品牌的忠诚提高[4]。但是企业希望可以通过设计人员的努力研发出比较过硬的产品,通过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达到其他产品不能达到的产品系数而在市场上得到好的反馈和份额,但是现实情况而言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但没有核心技术水平也没有得到客户比较好的反馈,其原因是企业过分自信自己的研发团队和设计水平过高的估计了自己产品的核心技术和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没有很客观地思考过产品的问题和横向比较过同类产品,对于母线业务因为其长远的发展历史和研发历程在行业里面有一定的核心技术和别的同类产品达不到的产品参数,但是产品相对于现实比较老旧很久没有更新换代。

3.3 产品创新力不够,竞争力弱

想要研发出新产品在市场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在目前没有任何的竞争战略,但是希望可以在未来围绕电厂寻找市场突破口,以电厂市场为客户群体营造集中化战略,但是由于产品调研时间不够充足,研发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产品的创新力也就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的企业缺乏系统分析师、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等专业化的人才。对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品的创新力就不够,从而使得产品的供需不平,并且想要在同类产品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加需要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5]。在未来的人才市场行情来看,人工成本会越来越高,愿意吃苦和有操作技能的工人会越来越紧缺。因此想要增强产品的创新力,必须从人才队伍入手,增强产品的竞争力[6]。

4、电力装备企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4.1 制定企业转型发展战略

电力装备是能源电力降碳实施主体,要加大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高电力工业清洁能源比例。电力装备具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基础实力,全产业链是提供高效、可靠、高质量的技术保障。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工厂顶层设计,绘制智能工厂未来 蓝图,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行业特性,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导向、需求升级变化、企业模式变革及新一代制造技术应用等因素。企业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策略,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市场营销管理的实际需求相匹配。电力装备企业想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制定更加合适的战略,战略定位目标将会指引企业进入更加高效的转型。

4.2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做好差异化业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必将深刻影响制造业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并结合实际探索应用。企业需紧跟市场营销管理的发展趋势,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同时开发新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电力装备产品更加需要结合市场的最新需求,同时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关于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新技术开发主要有柔性直流电传输技术虚拟同步机技术半波长传输电技术。关于电力行业前沿的尖端技术都是围绕着如何让清洁能源能够更加有效便利地加入到电网的管理当中让核能风能水能这些大功率电厂能够大容量地储存在电网系统里面。让电的利用更加节能化、更加便利化、更加安全化、更加清洁化,所以现在电力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电力装备型制造企业的产品假如无法参与到科技尖端水平的竞争尤其是清洁能源转化电能的业务板块那么产品的市场竞争就会十分激烈因为同级别的产品太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而进入到尖端技术竞争需要有非常出类拔萃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研发队伍这对于普通的制造型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4.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队伍一直是企业的源动力,在电力装备企业来看,人才队伍也是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基础。根据现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情况来看,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由于需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这属于高新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可以进行系统化的进行培养和培训,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从而确保人才队伍的规模和质量满足需求。其次,提高人才队伍的技能水平,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实施有效的人才队伍培训和考核方案,从而提高人才队伍的技能水平。再次,激发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来看,企业缺少的人才是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因为技能人才最为宝贵的才能就是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以及现场操作的动手能力,这些技能很难再学校里面得到锻炼,除了技能人才,市场还稀缺学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等基础工学的高级人才。因此企业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进行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针对性的培养适合企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并且对员工制定一套较为成熟的培养和培训机制,两手抓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保障。

5、案例分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转型升级实践

5.1 管理模式创新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将效益效率作为经营发展重点,开展精益化管理。树立 “一切成本均可控” 理念,围绕 “一利五率” 指标体系,开展提质增效、成本对标、亏损企业治理等专项行动,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实施 “质量问题归零” 管理,推动质量评价从 “合格率” 向 “满意度” 转变。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加强业务链条数字化应用,建设电气装备领域数字化工厂,所属 7 家单位获评 “国家级绿色工厂”。开展智慧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工位产能,实现试验无人值守、流程快速倒换,降本增效显著。在人员管理上,强化精准引才,建立猎头供应商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畅通退出渠道,优化人员结构;鼓励员工向直接创造价值岗位流动,提升人员效能。

5.2 创新驱动发展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围绕 “双碳” 目标,加强原始技术供给,针对海上风电、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等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解决 “卡脖子” 问题。在塔筒变压器、海上升压站 GIS、海上升压站变压器等设备实现技术突破并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成功研制世界首台 550 千伏高速开断断路器并投运。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开展对外合作生态圈建设规划,担任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高端输变电装备支链链长,加入数字电网技术装备现代产业链创新联盟,建成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协同攻关。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自主培养,举办重点培训项目;建立以科技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行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6、结论与展望

电力装备企业转型升级是顺应能源变革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策支持下,通过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提升产业链协同、强化产品创新及探索数字化业务模式等路径,已取得一定成效,如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管理模式与创新驱动方面的成功实践。未来,电力装备企业应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 “卡脖子” 问题;加强行业协同,统一数据标准,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持续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能源变革中占据优势地位,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振岩.电力装备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途径与措施研究[J].电器工业,2023,(03):20-21

[2]杨博.H 电力装备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DOI:10.27149.

[3]田凯文.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DOI:10.27015.

[4]仓韬.电力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讨论[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05):157-159.

[5]张叶同,王军奎,史健,等.大型电力装备企业智能制造实践之路[J].智能制造,2022,(01):52-59.

[6] 刘璐 . 电力 装备 制造企 业核 心竞争 力浅 析[J]. 中小 企业 管理与 科技 ( 下旬刊),2020,(0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