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效率提升分析

作者

常雪峰

烟建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建筑安装分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追求高效、精准施工的背景下,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其施工效率对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传统混凝土施工方式依赖大量人工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施工效率易受人员技能水平、工作状态等因素影响,难以满足现代大规模、高效率建筑项目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机器人逐渐走进建筑施工现场,为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变革 。建筑机器人具备自动化操作、高精度执行任务等优势,有望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施工效率,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深入研究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效率提升机制,对于优化建筑施工流程、提高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环节及效率提升表现

1.1 混凝土搅拌环节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建筑机器人可实现精准配料和高效搅拌 。传统人工配料容易出现误差,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进而可能导致返工,延误施工进度 。而建筑机器人配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配合比精确称量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 。例如,在大型建筑项目中,机器人可根据不同施工部位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快速且准确地完成配料工作,相比人工配料,配料误差可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有效避免因配料不准确造成的混凝土性能不稳定问题,减少了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施工延误,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 。

1.2 混凝土运输环节

混凝土运输过程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作性能,避免离析和坍落度损失 。建筑机器人在运输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一些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混凝土运输机器人,能够按照预设路线快速、平稳地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 。它们不受交通拥堵、驾驶员疲劳等因素影响,可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

1.3 混凝土浇筑环节

混凝土浇筑是决定建筑结构质量的关键步骤,对施工精度和效率要求极高。建筑机器人在浇筑环节能够实现自动化、高精度作业 。例如,一些具备 3D打印技术的建筑机器人可根据建筑设计模型,精确地将混凝土逐层浇筑成型,无需搭建复杂的模板,不仅节省了模板搭建和拆除的时间,还能大大提高浇筑的精度和速度 。在一些异形建筑结构的浇筑中,传统人工浇筑难以保证形状的准确性和施工效率,而建筑机器人可凭借其灵活的机械臂和精确的定位系统,快速且精准地完成浇筑工作,使建筑结构的成型速度大幅提升 。

2. 建筑机器人提升混凝土施工效率面临的挑战

2.1 高成本问题

建筑机器人的购置成本相对较高 。一台具备多种功能的混凝土施工机器人,其价格可能是传统施工设备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这对于一些资金有限的建筑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此外,机器人的维护保养成本也不容忽视 。由于其技术含量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并且部分零部件需要定期更换,这进一步增加了使用成本 。例如,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这些维护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高成本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广泛应用,影响了其对施工效率提升作用的充分发挥 。

2.2 技术适配性与兼容性问题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不同的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工艺和场地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建筑机器人的技术适配性面临挑战 。一些机器人可能在特定类型的项目或施工条件下表现出色,但在其他项目中可能无法适应 。例如,在狭窄空间或地形复杂的施工现场,大型建筑机器人可能难以施展,而小型机器人又可能无法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

2.3 人员操作与管理能力不足

建筑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产物,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然而,目前建筑行业相关人员对建筑机器人的操作和管理能力普遍不足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机器人的编程、操作技巧以及故障排除等知识,而很多传统施工人员缺乏相关培训,难以熟练操作机器人 。管理人员也需要了解机器人的性能特点、施工效率优化策略等,以便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和资源 。但实际情况是,许多管理人员对建筑机器人的优势和应用方法认识不够深入,无法充分发挥机器人在提升施工效率方面的潜力 。人员操作与管理能力的不足,成为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推广应用并提升效率的瓶颈之一 。

3. 应对挑战以提升施工效率的策略

3.1 降低成本策略

为降低建筑机器人的使用成本,一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加强行业合作,共同研发和采购建筑机器人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采购,降低机器人的单位购置成本 。例如,多家建筑企业联合起来,与机器人制造商协商,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另一方面,企业应注重培养内部的机器人维护技术人员,减少对外部专业人员的依赖,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更经济实用的建筑机器人技术,提高机器人的性价比 。此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对购置和使用建筑机器人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帮助企业减轻成本压力,促进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

3.2 优化技术适配性与兼容性策略

针对技术适配性问题,机器人制造商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机器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研发能够适应多种施工环境和项目需求的多功能建筑机器人,例如,设计可根据施工现场空间大小和施工要求进行模块化组装和调整的机器人。同时,建筑企业在引入建筑机器人前,应充分评估项目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机器人型号和配置 。

为解决兼容性问题,建筑企业需要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 。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重新设计混凝土施工流程,使其与机器人的工作特点相匹配 。例如,合理调整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顺序,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 。此外,加强机器人与其他施工设备的协同技术研发,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机器人与混凝土输送泵、起重机等设备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

结语

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具有显著的效率提升潜力,其在搅拌、运输和浇筑等环节的应用,从精准配料、高效运输到自动化高精度浇筑,全方位提高了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要充分发挥建筑机器人在提升施工效率方面的作用,还需克服高成本、技术适配性与兼容性以及人员操作与管理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 。通过采取降低成本、优化技术适配性与兼容性以及提升人员能力等一系列策略,建筑机器人有望在混凝土施工中得到更广泛应用,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实现混凝土施工效率的大幅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建筑机器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对建筑行业的变革和发展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 于军琪 , 冯春勇 , 权炜 , 董振平 . 建筑机器人自主导航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16.

[2] 潘秋怡 , 杨光 , 吴璟 . 机器人施工与传统施工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J]. 工程管理学报 ,1-7.

[3] 刘枬, 姚春红.BIM协同驱动的建筑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城市更新应用[A]《第12 届BIM 技术国际交流会——数智建造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论文集[C].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编辑部 , 202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