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好,不如“对”学生好
汪志英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六中学 242800
摘要:本文从抖音热门金句“为他好,不如对他好”出发,将这一生活智慧迁移至教育领域,提出班主任带班的核心方略——“为学生好,不如对学生好”。笔者结合班级管理案例,阐释如何通过共情倾听、平等对话和个性化支持,实现从“自我感动式付出”到“学生本位式关爱”的转变,最终唤醒学生的自主成长力量。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教育理念;共情;学生本位;成长内驱力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迭代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教师“为你好”的良苦用心未必能转化为学生的真实成长体验,甚至可能因忽视个体需求而引发疏离与对抗。最近抖音上有句话很火,叫“为”他好,不如“对”他好。我反复思考它受万千人拥护的原因后发现:表面上看这句话好似一句普通的鸡汤口号,但从深层角度来看它是当代人对抗“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社交货币。我想:生活是如此,教学和带班,也是如此。事实证明,一路走来,我较好地规避了教育者的“善意霸权”与学生的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打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班取名为“繁星班”,暗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下面我将作具体分析:
一、育人理念:从教师主导到学生本位的范式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快乐不是教育的起点,而是教育的点缀——只有心灵舒展的孩子,才能拥有持久的学习热情、创新的勇气和终身成长的能量。我坚信,唯有当学生感受到快乐,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因此,我始终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营造轻松、自由、充满活力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在愉悦中探索、在兴趣中成长、在自信中绽放。
二、班情分析
1. 班级和学生情况:我们班共44个孩子,大部分孩子比较文静内向,少部分单纯活泼。学生心理状况基本良好,个别孩子因学业基础薄弱或家庭情况不够好而略显自卑。
2.家长情况:大多数家长都属于夫妻一方在外经商或务工,另一方在家陪护孩子。他们受限于自身教育程度,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随着孩子上初中后叛逆程度的增加,亲子矛盾增多,亲子关系趋于紧张。
三、班级发展目标
四、实践做法
第一阶段:初一(适应期)——快乐启航,规范筑基
(一)快乐融入
“破冰三步曲”:开展班级创意合照、兴趣地图展示和团队拓展游戏,让孩子们迅速熟悉班级内的小伙伴,消除刚上初中的孤独感。
(二)德育规范
1. 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建立班委会、共同商定班训(超越自我、共创佳绩)和班级口号(“二班二班,绝不一般”)
2.实施“微德育”工程:每日在黑板右上角展示一句与文明礼仪有关的正能量佳句;每周三中午饭后播放一个美德故事(古今中外),鼓励学生学习先进。
(三)体魄审美
1. 开发“课间活力十分钟”微运动课程,带领学生进行跳绳、跳远等运动,帮助学生形成爱锻炼的习惯,打造健康的体魄并增强集体参与感。
2. 放学后陪学生练习广播体操,同时开展“优秀领操员”选拔活动。
(四)劳动教育
1. 开展“教室变形记”空间美化项目。
2. 开展“我的校园我建设”校园大扫除活动。
(五)特色活动:
1. “学长引路”交流会:邀请两位学长到班级给初一新生进行学习指导。
2. “时间胶囊”:请每位同学写一封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第二阶段:初二(发展期)——快乐成长,自主提升
(一)快乐赋能:开设“我的兴趣我做主”兴趣班(如辩论社、科创社、英语角、绘画班等),让学生们在放学后的半小时里培养兴趣、收获快乐;建立“师徒结对制”学习小组,开启学优生带领学困生互助机制,共同提升。
(二)德育深化:组织“道德两难”书画展演;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三)体魄审美:组建班级运动联盟(篮球队/足球队/啦啦队等);开展“体考五项全能”最强争霸赛和体育进步奖等有奖评选活动,提升全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荣耀感。
(四)劳动创新:开展“我的校园我建设”大扫除活动,评选“劳动之星”;举办“精彩五一”假期体验活动记录视频展。
(五)特色活动:
开展“城市探索”社会实践:在五一假期带领班上的团员同学和班干部去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环保志愿活动,看到他们把课本里的”Volunteer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变成实际行动时,我知道责任的种子已经发芽。
第三阶段:初三(升华期)——快乐超越,理想引领
(一)快乐攻坚:开设“能量加油站”心理调适版块(在每周一的班会课内设立这一版块,及时疏导学生们的心理烦恼与压力);开展“学霸方法论”经验传承活动,助力学生们文化课成绩的提升。
(二)德育升华:九月份开展“情系英语,心系奥运”英语沙龙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奥运英语、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三)体魄审美:第一学期每天晨会结束后进行“我爱操场”跑步小训练;第二学期每天放学前半小时进行“中考体能特训营”活动。
(四)劳动奉献:开展“我的教室我的家”班级整洁与美化活动。
(五)特色活动:“未来已来”:开展“我最喜爱的大学”和“我最理想的职业”谈论与分享活动。
五、特色与成效:
(一)特色:开设星光赋能工程,让学生多渠道被提升:
1.每周一中午开展“新闻对对碰”活动,提前筛选好上一周国内外的重要时事新闻,帮学生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
2.每周二开展“寻古问今”活动,播放一些古代圣贤的生平事迹或收看七一勋章、感动中国等颁奖仪式,带学生们感受圣贤君子的品德精神和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们国家为民族奉献的精神。
3.每周三开展“音‘悦’汇”活动,播放上一周音乐榜的TOP3,让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放松并第一时间体验优秀音乐的引领力量。
4.每周四开展“名著进教室”活动,每周挑选并播放一个名著解读的视频,鼓励学生摘抄里面的经典佳句。
5.每周五开展“光影放映社”活动,播放一部15分钟以内的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影片解说视频。让学生们集合碎片化时间了解一些优秀影片,陶冶情操。
在班级内设置“心语信箱”,及时与学生沟通。
(二)成效: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班级凝聚力逐渐增强。孩子们在各项集体活动中表现良好。三年以来,学业进步率提升13.5%,心理韧性得分增长22;八年级时我班荣获“校广播体操比赛”第一名;九年级时我们荣获校运动会总分第二名;在池州市第五届初中生英语口语比赛中,我班选送的情景剧荣获市一等奖;班内多名同学的绘画作品被展示在校园文化墙上。
参考文献:
(一)政策文件
教育部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二)书籍文献
李镇西 (2017)《做最好的班主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基于一线班主任经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带班策略,强调平等对话。
(三)期刊论文
班建武 (2021)“为你好”的教育伦理困境及其超越. 《教育研究》, (5), 45-53:分析“为你好”背后的伦理问题,提出教育应回归学生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