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优化策略
张智超 李鑫
1.210106198804274912 2.340111198701021517
一、引言
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的核心设备,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机械加工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电气驱动系统的能耗问题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关系到整个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因此,开展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优化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可以降低工业机器人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概述
2.1 电气驱动系统组成
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主要由电机、驱动器、控制器以及传感器等部分组成。电机作为执行机构,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部件,常见的有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驱动器的作用是将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电机运转,它能够精确调节电机的转速、转矩和位置。控制器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根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对电机进行精确控制。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电机的运行状态,如转速、位置、电流、电压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以便控制器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
2.2 能效影响因素
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电机本身来看,电机的类型、效率等级、额定功率等参数直接决定了其能量转换效率。不同类型的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效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伺服电机在高精度、高动态响应的场合具有较高的能效,但在低负载情况下效率可能会有所下降。驱动器的性能也对能效有着重要影响,高效的驱动器能够减少功率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此外,系统的控制策略、负载特性、运行工况等因素也会影响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不合理的控制策略可能导致电机频繁加减速,增加能量损耗;而负载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被系统感知和调整,也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三、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能效优化策略
3.1 电机控制策略优化
3.1.1 先进的调速控制
传统的电机调速方法存在效率较低、能耗较大等问题。近年来,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调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矢量控制技术通过将三相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分解为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并分别进行控制,实现了对电机的高性能控制,能够在较宽的调速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效率。直接转矩控制则直接对电机的转矩和磁链进行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算法简单等优点。
3.1.2 节能型电机选型
选择高效节能型电机是提高电气驱动系统能效的重要途径。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高效电机不断涌现,如永磁同步电机(PMSM)。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与传统的感应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在相同功率和工况下,能效可以提高 10%-20% 。
3.2 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3.2.1 制动能量回收原理
当工业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制动、减速或下降运动时,电机处于发电状态,会产生大量的制动能量 。如果这些能量不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将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就是将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特定的电路和装置进行回收,并存储起来,供系统在需要时使用。常见的能量回收方式有电容储能和电池储能。电容储能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但存储能量有限;电池储能则可以存储较大的能量,但存在充放电速度较慢、寿命有限等问题。
3.2.2 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设计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能量存储装置,根据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特点和能量需求,确定电容或电池的容量和参数。其次,需要设计合理的能量转换电路,将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适合存储装置的直流电,并实现能量的高效传输和存储。此外,还需要建立能量管理系统,对能量的回收、存储和释放进行智能控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量的合理利用。
3.3 系统智能控制优化
3.3.1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效优化
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它通过建立系统的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的状态进行预测,并根据优化目标计算出最优的控制策略。在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中,应用模型预测控制可以根据机器人的工作任务和负载变化,提前预测电机的运行状态,优化控制参数,实现能效的最大化。例如,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过程中,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可以合理安排电机的加减速过程,减少能量损耗。
3.3.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在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优化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建立电机运行状态与能效之间的复杂关系模型,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智能预测和优化控制。模糊控制则可以根据模糊逻辑规则,对系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灵活处理,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能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控制方法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
四、结论
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优化是实现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环节。通过优化电机控制策略,选择节能型电机,应用能量回收利用技术以及采用系统智能控制优化等多种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然而,目前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的能效优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能量回收系统的成本较高、智能控制算法的复杂性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降低技术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工业机器人电气驱动系统能效优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恺成,杨明发。基于改进型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J].电气技术,2019 (10).
[2] 赵远洋,韩邦成,陈宝栋。基于霍尔矢量相位跟踪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与速度估算方法 [J]. 电工技术学报,2019, 34 (15).
[3] 张丹,姜建国。高速磁悬浮永磁电机三电平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J]. 电工技术学报,2022, 3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