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路径探析

作者

刘颖

河北省安新县第二中学 071600

摘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提出通过情境创设、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究等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学科育人

一、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构成维度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明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潮。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公共事务,践行社会责任,培养公民意识。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需求

传统高中政治课堂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探究”的弊端,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实现三个转变:​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以核心素养为纲,重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从单向讲授转向多元互动:通过议题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性。从课堂封闭转向社会链接:将时政热点、社会实践融入教学,增强现实关怀。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以议题式教学激活政治认同

案例设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课中,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这一议题,组织学生对比中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差异。

实施步骤:

​情境导入:播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思考。

​分组探究:学生分小组分析中国高铁、脱贫攻坚等案例,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辩论升华:设置“民主是否只有选举一种形式”辩论赛,引导学生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

​目标达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二)依托情境创设培育科学精神

实践案例: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中,引入“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社会热点。情境设计:展示“自动驾驶汽车在紧急情况下选择牺牲乘客还是路人”的伦理难题。

要求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创新:利用大数据图表展示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培养学生数据素养。

通过角色扮演(企业工程师、政府监管者、普通市民)模拟决策过程,体会辩证思维的现实意义。

(三)通过模拟实践强化法治意识

课堂活动设计:开展“校园欺凌案模拟法庭”活动。

实施流程:案例准备:选取《民法典》中关于人格权保护的典型案例,编写剧本。角色分配:学生分别担任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查阅法律条文进行辩论。课后延伸:组织学生撰写模拟法庭报告,并向社区发放普法宣传手册。价值延伸:通过亲身体验法律实践,学生不仅掌握法律知识,更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四)构建项目化学习促进公共参与

跨学科实践案例:以“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任务设计:

调研阶段:学生分组走访本地非遗传承人,记录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提案撰写:结合《经济与社会》中“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理论,撰写乡村振兴提案。成果展示:优秀提案提交至学校所在地的人大代表或政协会议,推动真实问题解决。素养融合:在实践中整合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多维度素养,体现知行合一。

三、教学反思与优化方向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素养培育者”,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结构化的学习任务。课堂引导能力:通过追问、启发式提问推动学生深度思考。资源整合能力:开发本土化案例(如地方红色文化、社区治理案例),增强教学贴近性。

(二)评价体系的创新

传统考试难以全面评价核心素养,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占比40%。表现性评价:通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成果展示评分,占比30%。增值性评价:对比学生学期初后的素养发展档案,关注个体进步。

(三)资源整合的突破

​时政热点融入:结合“碳中和”“数字经济”等最新政策设计议题。例如,在《新发展理念》教学中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工具应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场景,增强沉浸式体验。

四、结语

培养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立足学科本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学习者”到“责任担当者”的转变。未来,教师需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的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晓东.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19(05).

[3] 余文森. 论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论意义[J]. 教育研究,2018(04).

[4] 张素兰.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