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罗氏沼虾越冬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
李俊
西畴县养殖业服务中心 云南西畴 663500
一、引言
西畴县由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决定了全县无大规模连片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冬暖夏凉的气候特证决定了我县不具备与外州县养殖常规大宗鱼类养殖的竞争优势,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注定只能走小而特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罗氏沼虾作为我县重点特色养殖品种,但因在我县适宜的养殖时间只有 6\~10 月 5 个月的时间,并且在此期间我县正常水温一般仅能保持在 19-26℃范围,至 11 月水温降低上市完成开始进入越冬前成虾生长并不能全部达到上市规格,而余留小虾又因无法越冬保种而致冻死让养殖户养殖效益受损。因而导致我县沼虾养殖项目一直无法市场化推进,因此,如何做到罗氏沼虾养殖顺利越冬是沼虾养殖推广的关键 , 其越冬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对西畴县水产养殖业突破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可提高养殖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影响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西畴县水产养殖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西畴县水产养殖业虽有发展,但受自然与模式制约面临诸多难题,亟需创新转型。产业结构方面长期粗放散养,品种单一,以鲤、草、鲢鱼为主,水面利用率低名特优产品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增长慢,龙头企业缺产业链短,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困难。且养殖基础薄弱全县 1500 亩养殖池塘中,100 亩连片仅 1 片 30 亩以上连片仅 6 片。 80% 池坝塘未改造进排水差、淤泥多、池塘浅且分布散无法规模化发展渔业安全隐患多。生态上水生资源衰退尾水难治理,病害加剧质量上药物残留影响流通出口;生产中受气候影响大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任务重。基础建设与技术支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储备少,自主创新弱基层技术推广等体系不健全配套制度不完善。另外休闲渔业缺乏规划管理,布局乱无标准保障,项目规模功能单一服务差经营者经验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
(二)资源环境矛盾传统养殖落后设施陈旧等问题也限制了产业发展。因此罗氏沼虾越冬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是破局关键。技术创新上改造越冬养殖池,调整面积和深度完善进排水系统,降低病害发生率;利用物联网搭建水质监测系统,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采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提高水温与水资源利用率;制定精细化投喂计,建立综合防控体系,降低病害损失。产业化发展路径中建立苗种繁育基地,培育优良品种;政府扶持加工产业,开发多样产品构建多元销售渠道打造地域品牌,加强质量监管;组建产业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西畴县水产养殖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有望突破瓶颈。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加大支持与投入,推动罗氏沼虾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因此推进西畴县罗氏沼虾越冬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可有效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罗氏沼虾越冬养殖技术创新
越冬养殖池建设创新:针对现有池塘问题,将单口面积拓展至 2-3 亩,深度加深至 1.5-2 米,通过扩大容积增强蓄水量与水体稳定性,有效抵御环境对水温、水质的干扰。同时完善进排水系统,安装智能化电动闸门与变频水泵,构建独立管道渠道,实现水体精准循环调控。日换水量控制在总水量 5%-10% ,可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规范改造与调控后,罗氏沼虾越冬期病害发生率可降低 30%-40% 。
水质调控创新: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智能监测系统,配置多参数在线监测仪,实时监测 pH 值、溶解氧等关键指标。指标异常时自动预警并联动调控,如溶解氧低于 4mg/L 自动增氧,氨氮超标精准投放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搭配生石灰等改良剂调节水体。每周更换 20%-30% 池水,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优质越冬水质。[1]
越冬大棚建设创新:推广大棚越冬模式,采用钢架双层塑料大棚,压低池基、覆盖无滴膜,棚顶与池底高差 1.8-2 米,四周设保温帘,强化增温效果。外界 5℃时,棚内水温可稳定在 18-20‰ 。该技术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超 80% ,降低养殖环境压力,为虾提供适宜生长条件。
养殖管理创新:摒弃粗放投喂,依据虾越冬期生理特点,借助营养需求模型制定精细投喂计划。选用蛋白 35%-40% 、脂肪 6%-8% 的优质饲料,按虾体重 1.5%-2.5% 投喂,每日 3 次并根据天气、水质灵活调整,饲料利用率提高20%-30% 。构建 “预防 - 监测 - 治疗” 防控体系,定期消毒,投放有益生物改善环境,每 3-5 天抽样检测,联合科研力量搭建预警平台,快速应对病害,减少经济损失, 此外在养殖模式上也进行了革新,推广循环水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生物滤池、蛋白分离器等设备,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换水频率,降低能耗与环境负担。结合精准养殖技术,如自动投喂、远程监控等,提高养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罗氏沼虾在越冬期间获得最佳生长条件。
同时,注重生物安全与生态平衡,采用生态调控手段减少化学药物使用,保护养殖生态环境。通过引入天敌生物、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罗氏沼虾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越冬环境。
四、罗氏沼虾产业化发展路径
建立专业化罗氏沼虾苗种繁育基地,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苗种质量与产量。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苗种选育研究,培育适合当地养殖环境的优良品种,保障苗种供应稳定可靠。政府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产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初级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与设备,开发虾仁、虾干、虾酱等多样化加工产品,实现产品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构建多元化销售渠道,除传统农贸市场外,积极开拓电商平台、超市、餐饮企业等渠道,加强与经销商合作,建立稳定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地域特色为基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罗氏沼虾品牌。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等方式加强宣传,同时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达标,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引导养殖企业与农户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增强消费者信任,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组织养殖企业、养殖户、加工企业、经销商等成立罗氏沼虾产业联盟,加强产业内部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养殖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
五、结论
西畴县水产养殖业虽有成绩,但问题严峻。研究罗氏沼虾越冬养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路径,有助于解决部分产业发展难题。技术创新方面,优化养殖环境、改进管理技术与应用新型模式,可提高罗氏沼虾越冬成活率与养殖效益,降低环境影响;产业化发展方面,完善产业链、加强品牌建设与强化产业合作,能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及群众共同努力,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推动罗氏沼虾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构建与应用 [J]. 水产科技情报,2023, 50 (4): 234 - 240.
[2] 刘立军。罗氏沼虾产业品牌化建设策略研究 [J]. 中国渔业经济,2022,40 (6): 102 - 108.
[3] 杨晓东。水产养殖产业链优化升级路径探索 [J].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 (8): 2310 -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