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策略研究与应用

作者

雷芝恩

文山州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院 云南文山 663099

引言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交通、物流运输等核心功能,对城市的正常运转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路基作为市政道路的基础结构,承受着路面传递的车辆荷载及自然环境作用,其稳定性与耐久性直接决定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市政道路路基常面临诸多威胁,如雨水冲刷、边坡失稳、车辆荷载冲击等,易导致路基沉陷、边坡坍塌等病害,不仅影响道路通行质量,增加维护成本,还可能引发交通安全隐患 [1]。因此,深入研究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策略,探索科学有效的防护方法并合理应用,对保障市政道路路基安全、提升道路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市政道路路基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是威胁市政道路路基安全的重要因素。降水对路基的影响尤为显著,持续降雨或暴雨会使大量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土的强度,引发路基软化、沉陷;雨水冲刷路基边坡,易造成边坡土体流失,导致边坡失稳。在寒冷地区,季节性冻融循环使路基土中的水分反复冻结与融化,致使路基产生不均匀冻胀和融沉,破坏路基结构。此外,长期的高温和强风会加速路基材料老化,风沙侵蚀则会磨损路基表面,降低路基的整体性能。

1.2 交通荷载的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不断增加,重型车辆、超载车辆增多,交通荷载对市政道路路基的影响日益加剧。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超路基设计承载能力,会使路基承受过大应力,导致路基土体压缩变形,引发路基沉陷。车辆频繁的启动、刹车和急转弯等行驶行为,会对路基产生冲击力和水平力,破坏路基结构的完整性。交通流量的集中分布,使得部分路段路基长期承受较大荷载,加速路基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

1.3 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如使用高液限土、腐殖土等不良土质,其承载能力和水稳定性差,易引发路基病害。施工过程中,路基填筑未严格按照分层压实要求进行,压实度不足,导致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降低;路基排水设施施工不规范,排水不畅,使路基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强度下降。此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不到位,对隐蔽工程验收不严格,为路基后期病害埋下隐患。

1.4 养护管理不足

市政道路路基养护管理工作的缺失,使得路基病害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对路基进行定期检查和预防性养护,小病害逐渐发展成大问题。养护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养护方法,难以准确判断路基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无法制定有效的养护方案。养护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管理空白和交叉现象,导致养护工作效率低下,无法保障路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策略

2.1 排水防护策略

良好的排水系统是保障市政道路路基稳定的关键。在路基设计与施工中,应合理设置地表排水设施,如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及时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防止其下渗对路基造成损害。边沟用于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及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截水沟可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减轻地表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同时,重视地下排水设施建设,如设置渗沟、盲沟等,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路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还可采用防水土工布等材料,对路基进行防水处理,阻止水分侵入路基内部。

2.2 边坡防护策略

市政道路路基边坡防护旨在防止边坡土体失稳。对于土质边坡,可采用植物防护措施,如种草、铺草皮、植树等,利用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增强边坡稳定性,同时美化环境。也可采用工程防护措施,如砌石防护、混凝土防护等,砌石防护包括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等形式,可有效防止边坡受雨水冲刷;混凝土防护则适用于边坡坡度较陡、土质较差的情况。对于岩石边坡,可采用喷锚防护、挂网喷混凝土防护等技术,通过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增强边坡岩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

2.3 加固防护策略

当市政道路路基承载能力不足或出现病害时,需采用加固防护技术。换填法是将路基中不良土质挖出,换填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如砂石、灰土等,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强夯法通过重锤的自由下落产生的冲击力,夯实路基土体,提高土体密实度和强度。此外,还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如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隔离、排水等功能,增强路基的稳定性;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向路基土体中注入浆液,填充土体孔隙,提高土体强度和整体性。

2.4 特殊路基防护策略

针对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市政道路路基,需采取专门的防护策略。在软土地基路段,可采用预压法、砂垫层法、粉喷桩法等进行处理。预压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预先施加荷载,使地基土体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砂垫层法是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加速地基排水固结;粉喷桩法则是利用粉体喷射搅拌机械,将水泥等固化剂与软土强制搅拌,形成柱状加固体,提高地基强度。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可采用强夯法、土(或灰土)垫层法、桩基础等措施,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保障路基稳定。

3 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策略的实施保障

3.1 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标准与规范,明确各类防护技术的适用范围、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等。统一路基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边坡防护结构的选型原则、加固防护技术的施工流程等,为路基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技术标准与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护技术策略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正确应用,保障路基防护工程质量。

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是实施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策略的关键。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增加路基防护技术相关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路基防护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企业应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技术讲座、学术交流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才开展路基防护技术研究和创新,为路基防护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3.3 强化工程管理与监督

在市政道路路基防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强化工程管理与监督至关重要。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加强对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对路基防护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全面监理。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路基防护工程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防护工程顺利实施 [3]。

结束语

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对保障路基稳定、提升道路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自然环境、交通荷载、施工质量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给路基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排水防护、边坡防护、加固防护以及特殊路基防护等技术策略的合理应用,并辅以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工程管理与监督等实施保障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持续关注市政道路路基防护技术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防护技术与管理模式,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圆圆 . 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 2021, (30): 43-45.

[2] 康国虎 .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J]. 散装水泥 , 2021,(02): 78-80.

[3] 刘怀州 .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路基防护工程施工技术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上旬刊 ), 2021, (03): 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