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纪念馆与高校、媒体等多领域协同发展:创新传承之路

作者

杨欣鑫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上海 200000

一、引言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凸显。纪念馆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记忆、人物事迹、文化遗产等珍贵资源,是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的宝库。然而,传统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动态的需求。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高地,媒体凭借强大的传播力,与纪念馆有着天然的互补优势。三者协同发展,能够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资源,激活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动能,开启全新发展篇章。

二、纪念馆与高校协同:知识传承与创新的交汇

(一)人才培养层面的合作

高校教师与纪念馆研究人员联合开设特色课程,如“博物馆学前沿专题”“文物与历史解读”等。双方共同备课、授课,高校教师提供学术理论框架,纪念馆专家融入一手资料、实践案例。在讲解青铜器文物时,结合馆内藏品,从考古发掘现场、文物工艺特征到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剖析,使课程生动鲜活,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学术研究合作

纪念馆丰富的馆藏文物、档案资料为高校研究提供实物素材,高校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则向纪念馆开放。双方通过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交流成果,促进学术思想碰撞。如 2025 年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拟发起一次主题较为宽广和宏大的会议——“出版与中国的近代化”学术研讨会,希望与会者能围绕明清以降中国的印刷出版事业及其同近代化的关系等相关议题,结合历史与现实,从近代化、反思近代化和在地化、全球化的视野,进行跨学科的讨论与反思,共同推动中国出版史研究的新进展。

(三)文化活动共创

1. 校园巡展

纪念馆选取部分代表性文物、展板制作便携展览,走进高校校园巡展。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校园巡展,涵盖原始社会至明清时期文物图片、模型,搭配讲解志愿者深入浅出讲解,将历史文化课堂搬到校园,让更多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弥补高校历史教学实物展示不足。如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财经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红色足迹——中国共产党党章历程展》《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等巡展活动,以中国共产党历部党章形成的时间为顺序,生动的介绍了历部党章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党章的历史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

图 1 图 2

图1 :“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巡展在华东政法大学开幕

图2 :“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流动教室”巡展在财经大学开幕

2. 主题活动策划

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日、文化节日,高校与纪念馆联合策划主题活动。以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为例,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在重大历史节点都会推出专项品牌项目,如:一大馆的“新青年“五四专题活动;二大馆“祖国万岁“十一升旗仪式,四大馆“力量之源”品牌活动。并且三馆还成立中共一·二·四大场馆管委会,致力于提高中共一、二、四大场馆的整体影响力及与高校的合作力度。

三、纪念馆与媒体协同:传播力拓展的新引擎

(一)传统媒体助力

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发挥深度报道优势,为纪念馆量身打造专题。《中国文物报》对敦煌莫高窟保护与传承进行系列报道,从石窟壁画修复工艺、历史变迁到现代数字化保护成果,深入采访莫高窟研究院专家、工作人员,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引发文博界及社会广泛关注,提升莫高窟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背后艰辛保护历程。

(二)新媒体融合

纪念馆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账号,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推广。陕西历史博物馆抖音账号发布文物短视频,以“文物戏精大会”等创意形式,让文物“活”起来,用幽默风趣语言、炫酷特效展示文物魅力,单个视频播放量常破百万,吸引大批年轻粉丝关注,打破传统印象中纪念馆严肃刻板形象,构建线上互动交流社区,提升品牌亲和力。

四、多领域协同发展现状:成效与亮点

南京博物院联合南京大学、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打造集教学、研究、传播为一体的“文博大课堂”。高校选拔学生参与博物院暑期研习营,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制作专题视频在网络平台播出。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构建“1 + N”模式,“1”指红岩馆核心资源,“N”涵盖高校、媒体、文创企业等多方力量。与重庆大学等高校共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开展系列课题研究;与重庆广电集团合作推出红色文化纪录片、广播剧;引入文创企业开发红岩主题文创产品。通过多领域协同,红岩精神以多元形式走进大众生活,博物馆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成为红色文化传承标杆案例。

五、突破困境的策略与路径

(⟶) 优化协同机制

1. 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

线上线下结合的沟通方式:馆、高校、媒体三方参与的线上沟通平台,如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专门的工作群,方便各方工作人员随时交流项目进展、分享想法和解决突发问题。同时,定期召开线下协同项目推进会,面对面商讨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协调各方资源分配。例如,每月或每季度组织一次会议,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2. 明晰利益分配规则

制定详细利益分配方案,综合考虑各方投入资源(人力、物力、知识产权等)、承担风险、预期收益等因素,明确文创产品销售、项目资助经费、门票分成等收益分配比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合作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保障利益分配公平公正,促进协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高校主导的跨学科课程设置:高校应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设跨学科文博人才培养项目。这些项目整合历史、文物保护、传播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将历史文化课程与新媒体传播技术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展示历史文化;同时,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与纪念馆、媒体联合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

(三)深化资源整合利用

政府牵头的数据平台建设: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纪念馆、高校、媒体共同打造文化大数据共享平台。例如,市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平台“红途”通过场馆信息集成、网上展览展示、文旅活动汇聚、红色路线导览等各项功能,提升全市红色资源共享、利用、服务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接口,使各方的数据能够顺利汇聚和共享。例如,规定文物信息数据的格式、编码方式,以及学术资料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标准等。

图 3

图3 :“红途”小程序页面

六、未来展望: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共同体

随着社会进步,纪念馆与高校、媒体等领域协同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协同发展生态共同体,以纪念馆为核心文化节点,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引擎,媒体成为传播触手,辐射至社会各层面。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催生更多文创成果、教育产品、文化现象,持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让历史文化记忆在协同创新中永葆生机,为人类文明传承发展贡献独特力量,向着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目标大步迈进。

作者简介:1989 年 10 月26 日出生 女 籍贯:河北省衡水市 汉族 研究方向:馆校合作;青少年“大思政”;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利用。事业单位助理馆员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