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工商管理视角的“一带一路”国际基建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作者

文举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与发展,众多国际基建项目相继落地。然而,国际基建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主体多等特点,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项目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风险。从工商管理视角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应对,对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潜在损失,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化与发展。

二、“一带一路”国际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 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风险管理能够提前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如政治动荡、经济波动等,通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降低其影响程度,确保项目按照预定计划推进,避免因风险事件导致项目停滞或失败。

2.2 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国际基建市场中,具备良好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保障项目质量和进度,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合作机会,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3 促进国际合作稳定发展

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化解项目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维护合作各方的利益,增强合作信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一带一路”国际基建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3.1 政治风险

1. 政权更迭与政策变动: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新政府上台后,可能对前任政府签署的项目协议进行重新审查或调整相关政策,导致项目审批受阻、合同条款变更甚至项目被终止。例如,某国因政权更替,新政府对外国投资政策进行大幅调整,提高了外资准入门槛,使得正在建设中的基建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审批延迟等问题 。

2.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冲突:项目所在地区的国际关系紧张或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影响项目的物资运输、人员往来,甚至导致项目现场遭到破坏。如中东地区的部分基建项目,因地区冲突导致施工安全无法保障,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3.2 经济风险

1. 汇率波动:国际基建项目通常涉及多种货币结算,汇率的频繁波动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当项目所在国货币贬值时,以该国货币结算的收入会减少,而企业在国内采购设备、支付贷款等成本则可能因汇率变化而增加。

2. 通货膨胀:一些沿线国家通货膨胀率较高,物价上涨会导致项目建设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压缩项目利润空间,甚至可能使项目出现亏损。

3.3 法律风险

1. 法律法规差异: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存在较大差异,在项目合同签订、工程建设、劳工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各不相同。企业如果不熟悉当地法律,可能会面临合同纠纷、违规罚款等问题。例如,在劳工法律方面,某些国家对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福利待遇等有严格规定,企业若未严格遵守,易引发劳资纠纷。

2. 法律执行与司法效率:部分国家法律执行不严格或司法效率低下,当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纠纷时,难以通过法律途径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加了企业的维权成本和时间成本。

3.4 社会文化风险

1. 文化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元,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项目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合作困难。例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一些国家对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规定与我国不同,若不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可能影响项目的正常施工安排。

2. 社会稳定性:部分国家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存在恐怖袭击、暴力冲突等问题,对项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项目建设构成严重威胁。

3.5 技术风险

1. 技术标准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项目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可能因技术标准不统一而面临诸多困难,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2. 技术创新压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际基建项目对新技术、新工艺

的需求不断增加。企业若不能及时掌握和应用先进技术,可能在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也难以满足项目在质量、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四、基于工商管理视角的风险管理策略

4.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1. 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负责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工作。风险管理部门要与项目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网络。

2. 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明确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风险监控与反馈等,确保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4.2 加强风险识别与评估

1. 采用多种风险识别方法:综合运用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等多种方法,全面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项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科学评估风险: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影响程度,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4.3 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

1. 政治风险应对:加强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在项目前期,充分了解当地政治局势和政策走向,通过购买政治风险保险等方式转移部分政治风险。同时,在合同条款中设置相关的风险应对条款,如因政治原因导致项目中断的补偿条款等。

2. 经济风险应对:在项目合同中约定汇率调整机制,采用多种货币结算或进行汇率套期保值等操作,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于通货膨胀风险,可在项目预算中预留一定的应急资金,同时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锁定原材料价格。

五、结论

“一带一路”国际基建项目在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风险。从工商管理视角出发,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科学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对于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一带一路”国际基建项目中的各种挑战,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铁山 , 郭根龙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与应对 [J]. 改革 ,2015(04): 100 - 110.

[2] 刘薇 .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D].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 李建标, 任雪莹, 李晓义. “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国投资的政治风险研究[J]. 管理世界 , 2018(09): 89 - 101.

[4] 杨静 . 国际基建项目汇率风险管理研究 [J]. 财会通讯 , 2019(12): 112 -116.

[5] 赵曙明, 张正堂. 跨国公司文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