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的临床价值
张丽霞 冯林 汤亚伟 王爱红 喻星 冯林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眼科 湖北襄阳 441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度近视所引发的病理近视等疾病的显著变化,这些已成为视力丧失的主要风险因素。过去十余年间,临床引入了多款药物进入临床应用,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这些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部分疾病甚至需要终身治疗,因此,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用药的复杂问题。若患者不能按医嘱定期随诊或治疗,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即使初期坚持良好,后期因依从性下降,患者的视功能可能再次受损,这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患者和医生的一大遗憾。本文以激光治疗为切入点,探究治疗眼底疾病应该注意的问题,造福更多患者。
1 我国眼底病治疗的现状
激光在眼科治疗上的应用包括角膜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青光眼的 YAG 激光,以及眼底激光。眼底激光最早是由美国发明的红宝石激光,从第一代激光到现在,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单波长单点发射激光,适用范围比较窄;第二阶段是多波长单点发射,多波长主要由绿光、黄光、红光组成,对于不同的眼底疾病以及不同的眼部状况,如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水肿等情况选择对应波长的激光进行治疗,因此多波长激光应用于几乎所有眼底疾病的治疗,相对于单波长激光要广泛得多。但是第二代激光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激光治疗是有一定副作用的,如黄斑水肿,如何尽量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如何提高质量、效率,缩短激光治疗时间。第三代多点发射激光的发明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多点发射激光一次可以发出几十个点的激光,根据治疗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射矩形、弧形、环形、半环形光阵,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另外,多点激光治疗后激光损伤较二代激光小,降低了激光治疗副作用概率。
单波长单点发射激光以及多波长单点发射激光在临床上仍有应用价值,如眼底肿瘤治疗,需要高能量、单点发射激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治疗,需要单点发射激光。马景学教授认为,一个好的激光机应同时具备多波长多点发射、单波长单点发射、多波长单点发射的功能,以满足不同病情的需要。对于同一个患眼的不同病灶,也需要针对病情,使用不同类型的激光,如血管弓到赤道部的激光,应选择多波长多点发射激光,对视网膜损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疼痛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小,而对于从赤道部到周边视网膜的激光治疗,由于多点激光聚焦困难,可以将激光机转换为单点发射模式,以完成范围更广的激光治疗。将不同类型激光结合在同一激光机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类型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激光治疗,是很有必要的。眼科医师不应忽视单波长单点激光在临床中存在的意义,新一代激光带来了很有意义的进步,但是老的激光技术仍有其发挥的价值,不应被舍弃。
2 激光治疗眼底病的应用
眼睛是个球体,会生病的肯定不只是表面我们看不到的眼球内部,医学称为眼底。眼底是指眼球内的后半部分,是眼睛的重要结构。眼底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视网膜、视网膜血管、视神经乳头、脉络膜和玻璃体。它的位置在内眼的深部,结构十分精细。眼底病症种类也很多,引起的原因各种各样。例如,全身性病症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遗传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还有像由于眼外伤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等。种类很多,病症问题也不同,虽然并不是所有,但是有那么一部分眼底疾病是可以通过眼底激光手术进行治疗的,当然还有类似于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等等。
有不少患者朋友到眼底科就诊时,听到医生说:“需要打个眼底激光进行治疗”,不免产生了一系列担忧:什么是眼底激光?为什么要做眼底激光?对眼睛有影响吗? ... 其实,激光已经广泛应用于眼科,是很多种眼病尤其是眼底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如单波长激光、多波长激光、单波长单点扫描、多波长多点扫描等。当我们提及眼部激光治疗时,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激光近视手术。然而我们这次要说的,却是治疗眼底疾病的激光。通过应用激光的热效应,眼底激光光凝术能够比较准确地作用于眼底的病变部位,眼睛是重要的器官之一,非常脆弱并且容易受到伤害。而一旦眼球出现病变,很难通过常规手术安全清除病灶。激光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将眼底中央视力最好的部位保留,破坏周边视力不好的部位或者有病的部位,降低眼底由于供血不足引起的缺血,使血液能更充分供应视力最好的部位,也就是“丢卒保车”的作用。眼底激光能降低失明率,在不开刀,不损伤眼球的情况下完成。适时、合理的激光治疗可减轻对视功能的损害,控制视网膜病情发展,防止视力严重下降,比任何后期的手术都更简单、经济、有效。激光本身虽然不能帮助病人立刻提高视力,但是可以阻止病情进展保持现有视力或延缓视力下降[2]。
眼底激光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眼底疾病,其作用和效果因具体病症而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视网膜裂孔:眼底激光可以有效地使视网膜产生凝固和粘连,封闭裂孔以防其扩大,帮助眼睛视力尽快恢复健康,是防止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通常只需要 1 次视网膜激光治疗,但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如首次激光反应欠佳或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或变性区域,则仍需要补充激光治疗。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健康中年男性,出现视物变暗、变小等视物异常。普通热激光可以封闭远离黄斑中心凹的渗漏点,微脉冲激光可以加快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吸收。3. 视网膜大动脉瘤、视网膜血管瘤等。激光可以作用瘤体,使其萎缩[3]。
3 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激光治疗中不要随意转动眼球,尤其在疼痛时,随意转动眼球容易使激光击射到黄斑、视盘等重要部位。2. 切勿揉眼。激光治疗结束,因安放角膜接触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物感等轻度不适,激光术后揉眼,可能会造成角膜上皮损伤。3. 避免剧烈活动、激光治疗后,患者会感到视物模糊,这是正常的治疗反应。为了确保眼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建议患者在当天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或进行其他过度用眼的活动。4. 激光治疗后可有暂时性视力下降、轻度疼痛、黑影飘动等情况,应遵医嘱及时复查。5. 除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或合并其它需控制饮食的疾病,单纯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饮食没有要求,且治疗后可正常洗脸洗澡。不过,激光治疗只能控制或者延缓某些眼部疾病的进展,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疾病。但这种积极的治疗仍然是有必要的,它可以遏制病情的迅速进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视力受损或失明等严重后果。
激光治疗次数因病、因人而异。视网膜局部变性、裂孔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一次激光,封闭住裂孔即可。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根据眼底缺血程度而异,一般每眼需要 2-4 次激光。对于缺血严重患者,在完成每眼 4 次的激光治疗后,仍需定期复查,如果病情加重,必要时补充激光治疗。
结束语
眼底疾病早期可以通过视网膜激光等方式更好地预防、延缓进展,若拖到晚期,花销大、疗效差、恢复慢,会给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提醒:建议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底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徐珊 , 宁霞 , 何倩 . 多波长激光术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v.8(05):95-98.
[2] 李洋 . 多波长精确治疗 : 眼底病激光治疗的发展方向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v.8(20):171+173.]
[3] 张俊彦 . 多波长激光治疗眼底病的临床价值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v.13(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