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跨学科融合策略研究
万琪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二中学 272600
在新时代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因其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独特的活动方式等优势 , 承担起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的机会,并通过劳动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英语课堂之中,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劳动教育及其对人发展的意义 ; 其次,需要明确英语课堂所具有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初中英语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1 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劳”是指体力和脑力活动,“动”的本义指手足动作,后来引申到各种行动或工作上,在此特指人的身体运动。从广义上看,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从事各项有益的生产生活的认识、情感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等素质的过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将劳动的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信念,并外显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准则 ; 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成长规律所习得的基本生活技能、良好生活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应用策略
2.1 挖掘教材内容,融入劳动价值认同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 准确把握不同学科之间的融通点,并且要从文章和图片中提炼出关于职业分工、日常生活劳动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述以职业为主题的单元时,可以设置一个指向劳动的价值的提问链条 :“How does a doctor’s daily work protect ourhealth?”“What would happen if no one cleaned our streets?” 帮 助 学 生 通 过 语 言的形式,解读劳动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价值 ; 当学生们遇到描写劳动场面的语言片段的时候,可以提出“Why do his actions deserve respect? What skills does heneed?”的问题,让学生们了解劳动者身上体现出的责任感和自身的专业能力所带来的巨大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链条,引导学生从具体职业实例中抽象出劳动价值的普遍意义,有助于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构建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此外还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插画,针对这些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行提问:“Whatrepeated actions show their patience? How does‘measuring carefully’in the textconnect to quality work?”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劳动态度对于人们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2.2 设计语言任务,模拟真实劳动场景
教师依托于“做中学”理念,在劳动实践中进行结构化的语言活动,以劳动为载体创设真实性的英语使用环境:如班级值日管理优化项目,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英文版值日表和岗位说明书 , 教师结合具体环节予以指导“How to describethe priority of labor? Which English expression can remind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their duties?”; 通过协作任务,学生在分析实际劳动需求时不仅运用英语表达安全规则和优先级,还学会了如何将语言工具转化为风险管理的实用技能,从而深化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正是“做中学”理念的高效实践。基于学校农场主题下 , 设立“种植观察员”的工作内容 , 让学生用英语提出关于农作物生长的相关问题“Which verb records the growth of a plant?(Sprout/blossom) Whichproverb can describe the growth process of plants, such as ' One falling leaf heraldsautumn ' ?”; 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细节并提问,能将英语词汇直接链接到真实的生物变化过程中,情境化的学习促进他们对科学语言和劳动过程的系统性理解,使语言学习不再是抽象记忆而是生活化的体验。在职业体验活动中,开展“社区服务中心”,设定提供咨询服务的具体话术框架,并对关键句型给予重点提示“How to make a polite request? How to give clear instructions on repairingprocess?”等等。同时融入劳动过程中的指令性词汇、工器具类专业词汇以及协作用语等要素,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产出的同时建构起相应的劳动认识。
2.3 联结课外实践,提升劳动综合素养
教师需将英语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活动相联系,在迁移性任务驱动下促进“两育”融合。以“校园美化行动”为例,学生完成绿植护理之后,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问 :“如何写出简洁明了的保护树木警示用语,如‘Protect OurTrees — Protect Our Future.’?”“你知道哪些环保标语能表达爱护植物呢?例如:Plants are silent guardians—treat them gently.”; 要求学生将劳动体验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输出,更促使他们思考环境行为背后的公共责任规范,在语言应用中强化规范意识和公德心,实现了从体力劳动向公共责任话语的迁移。在教学过程可中布置如下任务,制作美食并录制一段视频使用英语介绍步骤 ; 通过录制烹饪视频,学生需将动手操作的经验逻辑转化为连贯、准确的英语解说,是对序列动词等厨房术语的实战运用,也是将烹饪劳动背后的饮食文化与生活智慧通过外语有效输出的过程。进而可组织班级卫生大扫除活动,设计“双语服务打卡”环节 , 请学生标注出自己所负责区域的英文标识图示 :“怎样表述定位式的工作指令?”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在任务的设计中强化劳动类术语及情景化语言产出的要求 , 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域内经历语言编码 - 技能转换 - 价值观传播的过程,从而达成劳动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要求,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建立了劳动教
育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未来,需进一步融合劳动教育从理念转变为现实,由实践创新转向常态化运行。
参考文献:
[1] 兰郑勇 .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5,26(02):49-52.
[2] 左静萍, 曹辉. 四维驱动:劳动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J]. 英语广场 ,2024,(34):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