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相关探讨
冯静
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710061
引言: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习习惯形成关键期,而专注力作为学习效能基础,直接影响知识获取质量与思维发展水平。生物学科因其知识体系庞杂、抽象概念众多、实验操作复杂等特点,对学生专注力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物课堂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果。本文立足初中生物教学实际,分析学生专注力不足表现及成因,提出课堂教学激发策略与实验活动创新方法,旨在构建高效生物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专注力不足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专注力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听课过程中精神游离,眼神飘忽不定,频繁做与学习无关行为,如小动作不断、与同学窃窃私语或沉迷手机等电子设备。这种现象导致课堂参与度明显下降,教师提问时常出现反应迟钝、答非所问情况,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与效果。许多学生即使身处课堂,思绪却早已飘向课外,形成人在课堂心在外状态。更值得关注是,随着课堂时间推移,学生注意力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后半段课程中,精神涣散现象愈发明显,以致重要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也难以保持应有专注。
造成此类现象原因复杂多样,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参与机会难以激发学习主动性与持续关注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抽象概念讲解未能建立有效联系,学生感知度低理解障碍大,导致注意力自然转移。教师课堂节奏把控不当,知识点讲解过快或过慢未能适应大多数学生认知规律,加之部分教师语调平淡缺乏表达技巧与情感投入,无法吸引学生持续关注。初中生正处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使其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有限,外界干扰因素多,注意力易分散;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碎片化阅读习惯,使学生长时间专注能力普遍下降,这一趋势在生物等理科学习中表现尤为突出。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专注力的有效策略
为了激发初中生物课堂学生专注力,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习兴趣,将枯燥理论融入生活情景中,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针对生物知识特点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微观世界,配合趣味实验活动引发探究热情;设计阶梯式问题链,以简促难由浅入深,满足不同学生认知需求;采用故事化教学方式,将科学家探索历程融入知识讲解,增添人文魅力。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制,提高全员参与度;应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建立概念间联系促进系统性思考。适时变换教学节奏与形式,防止注意力疲劳;设置悬念性问题贯穿课堂全程,保持持续好奇心。
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细胞城市之旅主题活动激发学生专注力。课堂伊始,教师展示一段精心制作显微镜下细胞活动微视频,引发探究欲望,随后提出问题:假如我们能缩小身体进入细胞内部,会看到怎样奇妙景观?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则巧妙引导将细胞比作微型城市,细胞膜似城墙保护城市安全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如城市道路连接各处,细胞核则是城市指挥中心掌管遗传信息。接着组织设计“我心中细胞城”活动,学生分组协作,有人负责查阅资料,有人绘制草图,有人准备讲解全员高度投入。教师巧妙穿插安东尼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故事,讲述其如何打磨显微镜观察世界,激发敬畏心。实验环节采用旋转实验站形式,各组轮流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等不同类型细胞,在观察记录表上绘制所见细胞形态并标注结构,小组成员互相检查确保观察细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生物实验活动中提升学生专注力的创新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活动中提升学生专注力应注重实验设计科学性与趣味性统一,创设贴近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实验前精心设计预测性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环节;采用分阶段实验任务单,明确每一步骤目标与要求,避免实验过程盲目性;改进传统固定分组方式,实行轮换制让每位学生体验不同实验角色,如材料准备员、操作执行员、记录分析员等,增强责任感。引入实验操作技能评价量表,学生间互评互学提高操作规范性;实验过程实时引导观察关键现象,适时抛出思考性问题保持认知张力;采用思维导图式实验记录模板促进系统思考与结论形成。设置实验成果交流环节,小组间互相质疑挑战激发思维深度;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实验过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而非单纯结果正确与否。
在七年级下册植物体内物质与能量变化单元实验教学中,可设计阳光食物工厂探秘主题实验活动激发学生专注力。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不同生长环境植物叶片,引发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思考。实验课上,教师出示两盆完全相同绿萝植物,一盆枝叶繁茂,一盆叶黄稀疏,提问:“它们为何差异巨大?”引发猜想。随后开展探究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实验,采用情境式任务单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植物生理学家,如何测定不同光照下植物光合速率?学生小组内先头脑风暴讨论方案,再通过实物材料(水草、小鱼缸、纱布等)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巧妙运用专家指导团机制,每组选派一名实验专家轮流到其他小组指导并学习优秀做法。学生使用自制简易装置收集水草光合作用产生气泡,通过透明刻度管测量气体体积变化‘’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光照组气泡产生速率差异,自主发现规律。实验记录采用科学日志形式,包含意外现象与思考感悟等多维度内容;课堂后半段设置光合作用小卫士辩论会,以植物是否应该放在卧室为题展开辩论,学生运用实验证据支持论点,思维活跃专注度高。
结论: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专注力培养问题探讨,可知学生专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生物教学质量关键因素,其表现形式多样成因复杂,需要采取系统性对策。有效教学策略应聚焦多元互动方式创设、问题导向学习推进及现代技术合理应用,实验活动创新则应注重全程参与设计、记录方式改进与实验过程延伸拓展。专注力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持续关注学生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参考文献
[1] 虎玲萍 , 曹云英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 [J]. 新智慧 ,2020(11):1.
[2] 蔡旺铃 . 浅析初中生物”活动—感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注意力 [J]. 教师 , 2020(1):2.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0.01.063.
[3] 邹秀丽 .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 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