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分析

作者

梁延飞

230407199509070010

一、引言

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供水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管理水平、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施工通病,影响给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因此,深入分析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通病,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通病分析

(一)管道基础处理通病

1、基础不均匀沉降:在市政道路给水管道施工中,管道基础不均匀沉降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复杂,若在施工前未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没有针对软弱地基、回填土地基等特殊地质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就容易导致管道基础在后期受力不均,产生沉降。另一方面,管道基础施工过程中,若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或者基础材料的质量不合格,也会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基础不均匀沉降会使管道受到不均匀的应力,导致管道变形、破裂,影响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基础标高偏差:管道基础标高控制不准确也是基础处理中的常见问题。施工测量误差、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都可能导致管道基础标高与设计标高存在偏差。基础标高偏差过大,会影响管道的坡度,使得管道内水流不畅,容易形成积水,增加管道腐蚀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后续管道安装的准确性。

(二)管道安装通病

1、管道位置偏移:在管道安装过程中,由于施工放线不准确、管道固定不牢固等原因,管道容易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管道位置偏移会导致管道接口错位,影响接口的密封性,增加渗漏的可能性。此外,管道位置偏移还可能与其他地下管线发生冲突,给后续施工和运行带来隐患。

2、管道坡度不符合要求:合理的管道坡度是保证给水管道内水流顺畅的关键。但在实际施工中,管道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可能是由于施工人员对坡度控制不严格,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管道坡度不足会导致水流速度减慢,水中的杂质容易沉积,造成管道堵塞;而坡度反向则会使水流无法正常流动,影响供水效果。

(三)接口连接通病

1、接口渗漏:接口渗漏是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接口渗漏的原因有很多,如接口材料质量不合格、接口施工工艺不规范、接口处未清理干净等。不同类型的接口,如承插式接口、焊接接口、法兰接口等,都可能出现渗漏问题。承插式接口若橡胶圈安装位置不正确、密封不严,就会导致接口渗漏;焊接接口若焊接质量不高,存在气孔、夹渣等缺陷,也会造成渗漏;法兰接口若螺栓紧固不均匀、垫片损坏,同样会出现渗漏现象。接口渗漏不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道路结构安全。

2、接口强度不足:除了渗漏问题,接口强度不足也会影响给水管道的正常使用。接口处的连接质量直接关系到管道的整体强度,如果接口连接不牢固,在管道运行过程中,受到水流压力、外部荷载等作用,接口处容易发生断裂,导致管道损坏。

(四)闭水试验通病

1、试验准备不充分:闭水试验是检验给水管道密封性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施工中,试验准备不充分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闭水试验前,未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没有将管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此外,试验用的封堵设备安装不牢固,也会造成试验过程中出现渗漏,影响试验的顺利进行。

2、试验标准执行不严格:部分施工单位在闭水试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例如,试验水位高度未达到规定要求,试验时间不足,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管道的密封性。不严格执行试验标准,使得一些存在渗漏问题的管道未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为后续管道运行留下隐患。

三、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通病防治措施

(一)管道基础处理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在施工前,应委托专业的勘察单位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包括土层分布、土壤性质、地下水水位等。根据勘察结果,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弱地基,可采用换填法、强夯法、排水固结法等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于回填土地基,要严格控制回填材料的质量和回填工艺,确保回填土的压实度符合要求。

2、严格控制基础标高:在管道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测量工作。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基础标高进行复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标高偏差。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使其明确基础标高的控制要求和施工方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二)管道安装防治措施

3、提高施工放线精度:施工放线是管道安装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管道的安装位置。在施工放线前,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如全站仪测量等,提高放线精度。在放线过程中,要

做好测量记录,对重要的控制点要进行多次复测,确保放线准确无误。同时,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加强对管道位置的检查和调整,及时纠正管道位置偏移问题。

(三)接口连接防治措施

1、保证接口材料质量:严格控制接口材料的采购质量,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在材料进场时,要对接口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查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证明文件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橡胶圈、焊接材料、法兰垫片等关键材料,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同时,要加强对接口材料的储存管理,防止材料受潮、老化等,影响材料性能。

2、规范接口施工工艺:针对不同类型的接口,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接口施工工艺。在接口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接口处的清理、连接、密封等工序符合要求。例如,对于承插式接口,要正确安装橡胶圈,保证橡胶圈的密封性能;对于焊接接口,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保证焊接质量;对于法兰接口,要均匀紧固螺栓,确保垫片密封良好。

四、结论

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通病会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对管道基础处理、管道安装、接口连接、闭水试验等环节施工通病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从各个环节入手,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通病的发生,确保市政道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供水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明,张伟。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 (15):135 - 137.

[2] 王强,刘红。市政道路给水管道施工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22 (22):112 - 114.

[3] 陈华,赵刚。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J]. 建筑技术开发,2021 (24):115 -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