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生物教学中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与案例分析

作者

王舒燕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二中学 272600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美、劳等课程建设,在育人过程中真正把“五育”有机结合起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 , 而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所学内容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产生活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生产劳动元素,可以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独特载体。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将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 一是从植物生长入手进行栽种体验 ; 二是从动物结构着手进行解剖实践 ; 三是从现代技术出发探索发酵实践。这些素材都是由一定的外部条件刺激引起的生命体内部发生的生理变化,并且是有一定时间顺序和结果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生命的发展轨迹。

1 初中生物教学中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策略

1.1 观生命成长,融栽培实践

在植物类知识教学,如“种子结构”“植株的生长”中,教师可在课堂分发绿豆、大蒜等易成活种苗,指导学生进行浸种、松土、播种操作,要求学生用尺子测量种植深度并标记花盆位置。当学生完成每日浇水养护后,教师提出导向性问题:“种子萌发时胚根和胚芽哪个先突破种皮?子叶在幼苗生长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在持续 2 周的观察记录中,对比教室窗台向阳处与背光处幼苗的茎叶形态差异,用简笔画标注叶片颜色与节间长度变化。第三周幼苗长出真叶后,教师示范添加稀释营养液的方法,同步讲解无机盐对叶绿素合成的意义,要求学生统计叶片数量并解释“缺氮肥的叶片为何发黄”。随着植株进入开花期,组织学生用棉签尝试人工授粉,结合传粉媒介知识讨论风力与昆虫对花粉传播的影响。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历松土、浇灌、测量、施肥等劳动环节,将教材中抽象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原理转化为对植株长势的现实归因,实现栽培劳动与生命认知的深度互嵌。

1.2 析生物结构,融解剖实践

课堂实践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牛心解剖。教师预先备好冷藏牛心与消毒器械包,要求各组清点解剖盘、钝头镊子、探针数量后佩戴一次性手套。指导学生沿冠状沟横向剖开心室,暴露左右心腔隔膜,同步提问:“如何区分心室壁厚薄差异?这种结构特征与血液循环功能有何关联?”引导学生用探针探查心房室瓣膜的开合方向,观察腱索连接形态,延伸设问:“若瓣膜闭合不全可能导致什么问题?手术修复此类问题需要哪些职业素养?”解剖中强化劳育规范:每五分钟用酒精棉片擦拭器械防生物污染,离体组织碎屑须用紫外线灭菌盒密封回收。解剖结束后指导学生分解刀片浸泡消毒,搓洗布巾去除血渍,填写器械损耗登记表。通过规范化的器官处理流程,学生不仅直观理解“心室 - 泵血功能”“瓣膜 - 防逆流机制”等核心概念,更在器械维护、污染防控、协作分工中深化严谨尽责的科学劳动精神。

1.3 探科技应用,融发酵实践

依托传统发酵技术主题,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糯米甜酒酿制实验。课前分发蒸煮灭菌的糯米、植物酒曲及带气阀密封罐,示范恒温培养箱 30% 设定流程,指令学生佩戴棉布手套搓散糯米块防止结团,同步提问:“酒曲中根霉菌分泌的酶如何分解淀粉?为何需预留 30% 罐体空间?”指导学生按比例拌入酒曲粉末后密封容器,引导学生每日记录罐壁冷凝水珠量与醪糟香甜气味变化。第四日开罐观察时,延伸提问:“酒液清亮度如何体现发酵纯度?糖度计检测值与口感甜度的关联性是什么?”指导学生取滤液滴入折光仪读取糖度值,对比过度发酵产酸的失败样本。实验收尾阶段强化劳育规程:彻底刷除罐壁米粒残留避免霉变,沸煮滤网杀灭微生物,按垃圾分类丢弃酒糟湿垃圾。通过模拟作坊式发酵生产,学生将“酶解糖化”“兼性厌氧发酵”等科技原理转化为可量化的工艺参数控制,在传统技艺实践中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与精密操作意识。

2 初中生物教学中劳动教育融合的案例分析

三类策略在实践落地上形成认知深化、技能内化、素养升华的融合逻辑。栽培实践通过松土、施肥、授粉等连续性农耕劳动,促进学生将光合作用等抽象原理具象为植株长势的归因能力,在生命关怀中强化劳动奉献意识;解剖实践以医疗器械清点、生物污染防控、操作台消毒等医疗级劳动规范,驱动学生理解器官结构与功能的适配性,同步塑造严谨求精的科学态度;发酵实践依托工艺参数控制、量化检测、安全灭菌等生产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微生物代谢的科技应用本质,在废弃物分类处理中深化环保责任。全过程印证了劳动载体的三重价值,以劳动具象科学认知,以规范磨砺操作技能,以责任升华伦理自觉,实现学科知识与劳动素养的共生共长。

结束语:

本文以“种”“析”和“发”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作为生物学科教学的三个具体实施主体,并将其分别融入到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得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学习与生物劳动教育实现一体化发展,既丰富和完善了学生对于生命的具象化认识过程 , 又从培养其动手能力、合作精神、责任意识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核心劳动素养,是五育并举的具体落实。未来,需继续探索多种劳动教育资源整合模式及有效途径,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切实推动将生物学科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 忠 . 劳 动 教 育 与 初 中 生 物 教 学 深 度 融 合 的 实 践 [J]. 亚 太 教育 ,2024,(21):74-76.

[2] 郑舒文 . 劳动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0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