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实验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三精准”提分升能策略研究与实践
胡秧利
慈溪职业高级中学 315300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稳步推进职普融通”,中职高考是衔接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本科招生的逐年扩招,中职高职报考人数增长较快。为满足社会对升学的需求,很多地方都相继开设了针对高职考试的升学实验班。实验班学生在前二年完成正常中职“岗证”课学习任务,第三年复习迎考,高考结束后再下企业完成中职毕业实习任务。因此中职高考实验班肩负着“升学 + 育才”双重使命。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为电类专业高考核心科目,占专业综合三分之一,是电路基础的升级和应用,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升学竞争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因其兼具理论抽象性与实践应用性特点,成为多数考生的提分难点与拉分关键。据省近三年高考数据统计,该科目平均分、高分率都很低,反映出教学与备考存在显著优化空间。本文试从“三精准”维度探讨其高考提分升能策略。
一、精准赋能,提升信心
中职实验班生源虽然普遍优于中职普通班及 3+2 班,部分学生中考分数接近甚至超过普高招生线,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感观认知上,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很是欠缺,对知识点理解缺少“咬文嚼字”的精神,更不用说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比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与放大电路的关系就很让学生头大。而且,虽然电子产品随处可见可用,但学生缺乏了解电子产品与该课程的关联。几乎所有学生都觉得该课程“内容多、太抽象、难理解、无头绪”,不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可见可触摸。高三接班时第一次摸底考试平均只有 23.2(总分 50),只占专业课平均分五分之一不到,且高分率不足 10% ,整体信心明显不足。
所以,提分的第一要务是精准赋能,提升信心。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清楚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确实难,不只是中职生觉得难,所有大学生甚至是 985高校的学生也觉得难。每次接这门课程教学时都会给他们分享本人亲历某 985高校大二学生请教分压式偏置电路有关静态工作点问题的一件事。同时也必须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关系及现代电子技术的现景、前景,具体可在知识点复习时穿插相关的发展背景、发展历史、现代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等。比如,在分析稳压二极管伏安特性时可以穿插齐纳击穿隧道效应的由来,以此来理解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反向击穿特性的差异,理解热击穿和电击穿的机理,学生反馈清楚了过程比死记硬背轻松有趣,大大提升了学习的信心。
二、精准归类,分层练习
系统梳理考纲中“了解 - 理解 - 掌握 - 应用”四级能力要求,用思维导图精准梳理与之对应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构建一幅模拟电路知识关键点,体会每一个练习、每一个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强调练习与知识点的归类。比如三极管及放大电路中,必须先理解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及静态工作点变化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的对应关系,可以先梳理成一张表格,列出各种可能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填写好,然后每一个练习都回对表格中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归类和梳理。
分层练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针对考纲的四级能力要求对知识点进行分层,比如关于稳压电源电路部分就有四个层次的要求:对并联型稳压电路组成、工作过程及应用要求理解,对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过程要求了解,而对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应用要求掌握,显然对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应用要求是最高的,应该是在了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分析计算等,需要重点关注。其次是指针对学生的层次,不能一刀切。对于复习时间本来就比较紧迫的备考阶段分层教学可能只是设想,但分层练习、分层考核是比较可行的,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放不同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在一些独立测试时个别同学可以开卷,让学生能主动翻书找对应的知识点以免考试睡觉,这样可以使优生吃得饱、困生也不掉。
三、精准解题,提能升分
复习阶段“题海”是不可少的,但光“题海”而缺乏对题型规律及知识点关联的总结提炼,忙于应付“题海”而不善于知识的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要得高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首先要基于考纲要素进行精细化分解,打破教材章节顺序,将原先的思维导图在精选的习题中进行知识点交叉,重构知识图谱,并标注每个知识点的“高考真题示例”与“易错点警示”。第二,设计三阶目标及训练方案,即通过 “每日15 分钟基础题打卡”强化记忆、采用“小组互助”模式每课次完成 1 个典型电路分析任务、采用“高考压轴题攻坚”模式每两课次进行1 个跨模块综合训练,分别实现记忆性 + 简单应用、理解性 + 综合应用、创新性 + 拓展应用的三阶目标。第三,打造三阶递进备考体系,即基础巩固阶(第 1-12 周):建立 “错题银行”每周进行 1 次单元小测,并统计高频错题形成《高频错题集》,针对薄弱点开发“微专题”、“微视频”,配套同类题型强化训练;专题突破阶段(第13-22 周):实施“题型建模”归纳高考常见题型,提炼“解题模板”;全真模拟阶段(第 23-30 周):构建“应试策略库”,每周 1次全真模拟考试,严格按照高考时间与题型结构组卷,并按照高考答卷要求严格判分,特别针对综合题难题精准把握得分策略。
通过本校电气实验班实施精准教学一年后,成绩提升显著。平均分从省适应性考试105 提升至高考130.2 分(总分150 分),增幅达 24% ;高分 135 分以上人数从6 人( 14.3% )增至 21 人( 50% ),其中1 人获满分。典型案例:学生张某(省适应性考试 71 分)高考取得 121 分,其中放大电路分析及集成运放电路分析题型从完全空白到完整解答,实现“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少失分、难题得步骤分”的目标。
总之,中职高考实验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提分的核心在于 “精准”:精准赋能识别学生差异、精准归类把握考纲导向、精准解题设计教学策略,通过“思维导图 - 知识图谱重构 - 分层靶向训练 - 应试能力培育”的策略,既能突破中职生 " 畏难厌学 " 的心理障碍,又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备考体系。未来需进一步探索“ AI 智能题库” 等数字化工具的深度应用,实现提分策略的动态优化与个性化适配,为中职学生升学之路提供更坚实的专业支撑。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电子电工类理论知识,2025.
[2] 王策三。教学论稿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加涅。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