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卢晓霞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阿勒坦小学 014100
一、引言
审美能力如同心灵的画笔,赋予人感知美、欣赏美、评价美与创造美的灵动力量。在小学教育的黄金时期,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浇灌艺术素养之花的甘霖,更是滋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深远意义。音乐作为流淌的艺术诗篇,以独特的旋律韵律与丰沛的情感内涵,为学生搭建起广袤的审美殿堂。小学音乐教育通过引领学生漫步音乐作品的瑰丽花园,从欣赏经典乐章到放声高歌、指尖演奏,不断激发学生对美的敏锐感知与热烈追求,精心培育审美情趣与创造美的能力。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实践仍存荆棘,亟待探寻更高效的培养策略,让美育之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二、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 丰富审美感知
音乐是叩击心灵的听觉艺术,旋律的婉转、节奏的跃动、和声的交融,皆为传递情感与信息的独特密码。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沉浸于古典音乐的深邃典雅、民族音乐的风情万种、流行音乐的鲜活灵动,仿若开启一场场跨越时空与地域的音乐之旅。聆听莫扎特《法国民谣变奏曲》,灵动的音符似欢快的精灵跳跃,带学生踏入奇妙梦幻之境;唱响《义勇军进行曲》,激昂旋律如战鼓擂响,瞬间点燃胸中澎湃的爱国豪情。多元音乐元素与表现形式的浸润,拓宽学生审美视野,让他们的感知愈发细腻丰富。
2.2 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育绝非简单的聆听体验,更引导学生化身 “艺术评论家”,深入剖析音乐作品。通过对作品主题的挖掘、情感的解读、表现形式的探讨,学生逐渐拥有辨别美丑善恶的 “审美慧眼”。学习民族音乐时,教师引领学生穿梭于各民族音乐的特色长廊,领略江南丝竹的温婉、西北民歌的豪迈,了解背后的文化底蕴与风格差异,学生在对比品鉴中,审美鉴赏能力悄然提升,学会以更专业的视角感受音乐之美。
三、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天平过度倾向知识技能传授,审美能力培养沦为边缘角色。教材里音乐作品陈旧单一,与时代脉搏脱节,难以引发学生共鸣。教学内容与生活场景割裂,学生仿佛捧着 “空中楼阁” 般的知识,无法体会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结,审美热情也在枯燥学习中逐渐冷却。
3.2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方法仍盘踞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教师讲、学生听” 的模式让课堂失去活力。知识单向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互动与创新的缺失,如同给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戴上枷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审美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举步维艰。
四、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4.1 优化教学内容
丰富音乐作品选择:教师化身 “音乐选品师”,依据学生年龄与审美需求,精心挑选多元音乐作品。经典佳作传承艺术精髓,流行金曲接轨时代潮流,儿童音乐贴合童真童趣。不同风格、文化的音乐汇聚课堂,为学生打开五彩斑斓的审美窗口。
结合生活实际:将音乐与生活紧密编织,让学生从熟悉场景中捕捉音乐灵感。引导学生聆听自然之声,将鸟鸣、风雨化作音乐创作素材;鼓励学生用音乐描绘校园生活,让抽象音符成为生活的生动注脚,在实践中提升音乐感知与创造能力。融入音乐文化知识: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历史长河里的音乐故事、流派演变、名家传奇,为学生搭建理解音乐的文化桥梁。学生知晓作品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后,能更深刻体会音乐魅力,音乐文化素养与审美鉴赏能力也随之提升。
4.2 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教师用多媒体、道具等搭建音乐情境舞台。教学 “综合表演,两只小山羊” 时,生动的动画场景与欢快旋律交织,学生仿若置身活泼的表演现场,全身心沉浸于音乐营造的趣味世界,审美体验得到极大增强。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音乐创作活动中,学生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在思想碰撞中完善作品,既培养团队精神,又激发审美创造力,实现共同进步。
探究式学习法:抛出开放性音乐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面对 “如何用音乐表现四季更替” 等问题,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尝试实践,在探究中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收获独特的审美感悟。
4.3 营造审美氛围
打造音乐教室环境:学校着力打造专业音乐教室,先进音响设备传递纯净音质,多样乐器供学生自由探索,丰富资料满足求知渴望。教室布置融入音乐元素,名人画像、精美海报无声诉说音乐魅力,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开展音乐活动:音乐比赛、音乐会、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校园歌手大赛上,学生用歌声传递情感;音乐社团里,志同道合者共同追寻音乐梦想。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在实践与欣赏中不断提升。
4.4 完善审美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精准点评,给予专业指导;学生自评反思成长,互评借鉴他人长处,在多元评价中提升审美评价能力。
多样化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作品多维度评价并行。观察课堂参与度捕捉审美反应,批改作业掌握知识水平,评价作品激发创造热情,全面评估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结论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摇篮,承载着不可替代的美育使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审美氛围与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为审美教育注入新活力。教师应将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全程,引导学生畅游音乐美的海洋。学校与社会也需协同发力,提供有力支持,共同守护美育之光,让每个孩子在音乐滋养中,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绽放独特光彩。
参考文献
[1] 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得以培养 [J]. 陈志威 . 教育艺术 ,2024(05)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J]. 陈敏 . 琴童 ,2023(18)
[3]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 [J]. 武朦朦 . 教师 ,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