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张霞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矾山学区矾山小学 075600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便是学校与家庭,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而学校教育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拓展延伸,二者相互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在小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指导角色,同时也是家校协同共育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及德育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秉承立德树人教育原则,明确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探索家校协同共育模式下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路径,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创设新的路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建立家校协同德育平台
学校与家长需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协同态度,以此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协同交流平台。很多情况下,家庭与学校之间沟通不畅或存在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便是双方沟通效率低下、方式单一所导致的。为此,家校之间需要建立起更为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此实现有效地协同共育。构建家校德育教育平台,应当秉承开放、多元、平等、和谐的原则,沟通平台需要面向于所有家长及学生,鼓励学生、家长及教师积极参与,以此构建一体多元的沟通环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德育沟通工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QQ 群、微信群等平台,随时随地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积极对平台运营进行维护,使学生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教师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情况及自己孩子的德育表现,班主任也可以利用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期间的表现,便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为有效地予以针对。家校之间还可以基于沟通平台建立相互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效果,使家校协同德育工作朝向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增强家校协同德育能力
家校协同合作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充分展现自身德育教育工作优势,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增强家庭与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家长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工作理念,意识到家庭德育工作对孩子今后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家长可以借助专业线上课程、线下培训等方式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书籍的阅读学习,不断拓展自身教育工作视野,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转变传统德育工作认知,不断学习并掌握德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在针对德育内涵理解、德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家长需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德育教育形式,掌握更多的实践活动设计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德育工作水平。
而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作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当充分展现自身德育工作优势,不断增强对德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班主任可以针对相关德育书籍进行深入性地研究,并将其中所蕴含的教育内涵进行实际转化,产生自身独到的教育体会,并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班级德育工作效果。
三、构建家校德育专题课堂
班主任和思政教师需要积极摒弃传统课程教育模式,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发力度,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家长能够为课程的开展提供自身独到的建议。思政教师需要不断收集来自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学生对课程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积极与学生家长一同商讨课程开展的流程和方式,比如思政教师可以与班主任一起协商开展主题课程,进行与德育案例有关的主题辩论赛,充分调动课堂氛围,班主任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一并就辩论案例进行策划,或者邀请学生家长担任辩论赛裁判,就学生参与的辩论问题进行评价,以多元化、开放化的方式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开展相关德育讲座,邀请学生家长和学生参与其中并积极发言,相互表达各自观点,构建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德育案例,这样能够帮助班主任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建立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拓展学校及家庭之间的德育工作路径,使学生家长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当中,并掌握更多的德育工作技巧。
四、制定家校协同德育方案
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方案,能够使家庭德育工作朝向更为高效、全面、清晰的方向迈进。在制定家校协同德育工作方案前,家庭及学校班主任均需要意识到对学生开展德育培养的重要价值,了解德育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性影响,这也是学校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开展协同德育工作的初衷。在明确这一理念后,班主任需要结合自身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现阶段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将其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出发点,而为了有效实现这一要求,家长和班主任之间需要积极开展互动交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精准评估。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当不断反思德育工作问题,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小学生实际表现情况和学生现阶段的德育水平设计德育工作目标,明确下一步需要使学生完成哪些目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德育工作的优秀小落实,并针对每个环节的德育方案进行分析与总结,随后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有效优化家校协同德育工作方案,推动德育工作的高效进行。
简要而言,家校之间的协同共育工作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教育模式,意在增强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比重,并与班主任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全面增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效果。针对家校协同背景下对德育工作的探索,需要班主任明确家长在家庭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使双方就工作内容达成一致,并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交换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成长信息,从而全面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健全学生人格品质,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彩凤. 浅谈如何利用家校协同推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 中外交流 ,2021,28(10):872.
[2] 沈桂名 . 家校社协同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的策略分析 [J]. 电脑校园 ,2021(12):9010-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