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型空调中的应用分析
汪根法 徐占松 张显磊
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2500
引言
当今能源与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时代,热泵型空调身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暖通设备,其技术革新具备重大意义。微通道换热器以其独特优势在空调领域初露锋芒,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意在深入探究其于热泵型空调中的应用状况,通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等手段,全面研讨其性能表现、优势特色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这不但对推动空调技术的进步大有助益,亦可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微通道换热器于热泵型空调中的作用
(一)对热交换效率的显著提升
在热泵型空调的运行进程中,热交换效率与制冷制热效果紧密相关。微通道换热器凭借其独特构造,为实现高效热交换筑牢了根基。其内部存有大量精细的微通道,相较于传统换热器,大幅增加了冷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冷媒于微通道内流动时,因通道狭窄,致使其流速加快,进而强化了与管壁的热传导。并且,微通道管壁通常运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可迅速将热量传递至外部翅片。而外部翅片的设计亦独具巧思,多采用复杂的波纹或百叶窗结构,对空气边界层形成扰乱,推动空气与翅片表面实现充分换热。在制冷工况下,高温冷媒自压缩机排出后进入微通道换热器,热量随即快速散发至周边空气,使冷媒得以迅速降温,为后续节流降压奠定良好基础;在制热时,低温冷媒能够高效吸收外界热量,升温后回流至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极大地增强了整个热泵系统的制热能力。这种高效的热交换,不但缩短了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还减少了压缩机的运行时长,降低了能耗,促就了空调性能的大幅提升。图 1 为微通道换热器原理。

(二)促进紧凑化系统设计
在现代建筑空间渐趋紧凑以及人们对家电外观简约化不断追求的情况下,热泵型空调体积的优化已极为紧迫。微通道换热器因其所具有的天然紧凑特性而成为理想之选。传统换热器为达成足够的换热面积,其体积通常较为庞大,会占据大量的室外机空间。然而微通道换热器凭借其密集的微通道结构,能够在极为狭小的空间内布置数量众多的换热单元。尤其集管的设计甚为精妙,它可以紧凑地连接众多微通道,达成冷媒均匀分配与汇集之目的,规避了复杂管路的迂回缠绕情况。由此,整个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得以精简,其外壳尺寸能够显著缩小。于安装空间有限的高层建筑阳台、狭小的设备间等场所而言,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型空调可轻松与之适配。此外,紧凑化设计还致使运输便利性获得提升,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风险,减少了包装材料的使用,在从生产至安装的各个环节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节约,有力推动了空调产业朝着小型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制冷剂充注量的有效降低
制冷剂在热泵型空调的运行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换热器因自身结构特点需要大量充注制冷剂,这引发了诸多不利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微通道管径极小,冷媒在其中流动时流速快、分布均匀,能够充分发挥每单位冷媒的换热潜能。相比之下,传统粗管径换热器内容易出现冷媒流速不均、局部滞留等问题,为保证换热效果不得不加大充注量。在微通道换热器中,少量冷媒就能实现高效换热,以一台常见的家用热泵型空调为例,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后,制冷剂充注量可减少
。这不仅直接降低了空调生产成本,减少了昂贵制冷剂的采购费用,而且从环保角度看意义非凡。
二、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型空调中的应用
(一)能效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热泵型空调系统而言,能效表现为关键之指标,而微通道换热器恰是推动能效得以大幅提升的有力驱动因素。其在微观层面的精巧构造,从根本上对热传递路径予以了重塑。微通道管径极为细小,致使冷媒于其中流动时的状态与在传统换热器中截然不同,呈现出高速且层流特征极为显著的情形。这种呈现出有序高速流动之态,再加之微通道管壁所具的高导热材质,致使热量传导近乎能于瞬间达成。以制冷循环来作示例,当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自压缩机涌出之后,随即冲入微通道换热器,其热量被快速剥离,冷媒实现极速降温并液化,从而为后续的节流降压环节预备了理想的冷媒状态。相较于传统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冷媒于粗管径内流速极为缓慢,并且还容易因紊流而导致能量耗散,热交换效率被大幅度降低。不仅如此,微通道换热器的外部翅片在布局上紧凑且结构呈现多元,诸如波纹、百叶窗等形式的翅片极大地拓展了与空气的接触边界,空气扰流效果得到显著增强,热量交换的速率呈指数级提升。由此,空调在进行制冷制热之时,压缩机无需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能耗得以直线下降,达成了卓越的能效表现,在为用户节省电费开支的同时,也契合了全球节能减排的时代旋律。
(二)空间优化的卓越利器
当下,不管是繁华都市中的高层公寓,还是寸土寸金的商业楼宇,空间利用效率无疑都是极为关键的要点。在热泵型空调引入微通道换热器之后,其在空间布局方面迎来了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传统换热器为了保障换热效能,通常会延展形成庞大的体积,室外机仿若庞然大物般,占据了大量的宝贵空间。反观微通道换热器,其内部的微通道阵列恰似精密织就的网格,于方寸之地容纳着海量的换热单元。而其集管系统设计更是精妙绝伦,犹如一位严谨的调度员,能将冷媒精确且紧密地分配至各个微通道,又能井然有序地收集回流冷媒,完全摒弃了繁琐冗长的管路架构。如此一来,直接推动了空调室外机的“瘦身”进程,外壳尺寸得以精巧缩减,从而能够泰然自若地嵌入那些空间狭小局促的安装角落,像是高层建筑狭窄的设备平台、老旧小区逼仄的空调机位等。从生产制造端加以考察,紧凑的结构致使包装体积降低且运输成本减少,同时也降低了物流途中的磕碰风险;在安装环节,安装人员的操作更为便利,单人便能轻松完成安装,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在多方面实现了对空间资源的深度挖掘。
结语
总之,微通道换热器在热泵型空调中的应用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就能效方面而言,其重塑了热传递路径,降低了能耗,与节能的大趋势相契合;在空间利用方面,促使室外机“瘦身”,提高了从生产到安装等各个环节的效率;于环保维度来讲,大幅度减少了制冷剂的用量,缓解了环境危机;在运行可靠性上,其材质具有抗腐蚀性,冷媒流场稳定,保障了舒适体验并延长了使用寿命。微通道换热器凭借自身多方面的卓越性能,正在推动热泵型空调产业迈向新的高度,未来有望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持续引领前行。
参考文献
[1] 杜玉清. 微通道换热器用作热泵型空调器室外换热器相关技术分析[J]. 制冷与空调,2022,22(7):44-49. DOI:10.3969/j.issn.1009-8402.2022.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