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高段习作指导策略重构

作者

吴鹏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  2118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单元整体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针对高段习作教学,本文提出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重构指导策略,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碎片化,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实施,强化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创作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高年级习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框架。

一、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足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写作课上,很多小学生常常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影响,教师们教起来也觉得挺难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以前的上课方式太单调了,学生们提不起兴趣来写。另一方面,小学生们的生活经历还不够多,找不到足够的好素材和想法来写,所以写起来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还有的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怕写错了会被教师批评,心里就有点害怕,这样一来就更不喜欢写作了。

(二)写作素材匮乏

在高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们常常面临素材不足、内容空洞的问题。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往往难以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丰富多样的写作题材。这导致他们在写作时缺乏真实感受和具体事例,只能机械地套用一些陈词滥调,使得文章显得苍白无力。此外,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也可能过于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了素材积累的重要性。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也限制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三)忽视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倾向于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偏差。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背景和学习能力,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或者对某一学科缺乏兴趣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甚至逐渐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二、单元整体视角下高段习作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设定

本单元主题为“多彩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学会用文字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目标设定上,我们细化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描写人物、事物、场景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范文分析、实地观察等活动,学生能够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用文字传递正能量,展现生活的美好。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多彩的活动”这一主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接着,通过分析范文,讲解写作技巧,如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相互启发,积累写作素材。

最后,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习作,并在小组内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单元整体设计,学生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系统地学习写作技巧,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整合教学资源与内容设计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家乡的文化传统。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进行了如下整合:

1. 地方文化资源挖掘

首先,我们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地方志、民间故事、传统节日习俗等,这些资源将作为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风俗。实地探访与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古迹遗址,或参与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庙会、端午节龙舟赛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乡的风俗文化。

2. 范文分析与模仿

选取与主题相关的优秀范文,如描写家乡节日习俗的散文、记叙文等,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风格,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创作。

3. 跨学科资源整合: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介绍家乡风俗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4. 网络平台利用

利用网络平台,如学校网站、班级微信群等,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还能在写作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注重写作过程关注个体差异以五年级的写作单元“我的心爱之物”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实施首先,明确单元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心爱之物还要通过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准备阶段,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爱之物。这一过程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观察细节,有的学生则更擅长通过故事来表达情感。

进入写作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构思文章结构,如开头引入、主体描述、结尾总结等,并鼓励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难点提供个性化帮助,如有的学生可能在词汇运用上遇到困难,教师便提供丰富的词汇表供其参考。

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相互学习借鉴。教师也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点评,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并提供具体的修改建议。

通过这样的指导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观察、思考和表达,充分展现了各自的个性和创造力。

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视角下的高段习作指导策略重构,不仅优化了教学资源与内容的设计,还强化了对习作过程的关注与个体差异的尊重。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创作兴趣与自信心也得到了有效激发。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段习作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杏英 . 小学语文高段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4,(36):62-64. DOI:10.14161/j.cnki.qzdk.2024.36.001.

[2] 刘婧 . 小学高段语文习作中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D]. 大理大学 ,2024.DOI:10.27811/d.cnki.gdixy.2024.00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