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控制系统(ICS)的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

作者

葛宝威

河南天祺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

一、引言

工业控制系统(ICS)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化工、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支撑。它通过对物理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确保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高效性。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ICS 逐渐从相对封闭的环境接入互联网,这使得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恶意攻击者可能利用 ICS 中的漏洞,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干扰、破坏,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构建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成为保障 ICS 安全运行的关键举措。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护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攻击对 ICS 的影响,确保工业生产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二、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架构

2.1 边界防护层

边界防护是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旨在防止外部非法网络流量进入工业控制系统内部网络。这一层主要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 / 预防系统(IDS/IPS)等技术手段。防火墙根据预设的安全策略,对进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边界的流量进行过滤,阻止未授权的网络连接和恶意流量。例如,可配置防火墙只允许特定 IP 地址段的设备与 ICS 网络进行通信,有效防止来自外部网络的随机扫描和攻击。入侵检测 / 预防系统则实时监测网络流量,通过特征匹配、行为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并阻止异常流量和潜在的攻击行为。例如,当检测到针对 ICS 特定协议的异常数据包时,IPS 能够迅速阻断该流量,防止攻击进一步渗透。此外,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也常用于边界防护,通过加密通信数据,确保数据在公网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2.2 内部网络安全层

内部网络安全层主要关注工业控制系统内部网络的安全。由于 ICS 内部网络中设备众多且相互关联,一旦内部网络被攻破,攻击者可能在系统内横向扩散,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因此,需要对内部网络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采用工业级交换机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隔离。例如,将过程控制区域、管理区域和办公区域进行隔离,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访问,减少攻击面。同时,部署工业网络审计系统,对内部网络流量进行深度监测和分析。审计系统可以记录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行为,识别异常的流量模式和通信关系,如发现某个设备与外部未知地址频繁通信,及时发出警报。此外,采用网络准入控制(NAC)技术,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才能接入内部网络,防止非法设备接入带来的安全风险。

2.3 主机与应用安全层

主机与应用安全层直接保护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类主机设备(如控制器、服务器等)以及运行在其上的应用程序。对于主机设备,要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同时,安装主机入侵防范系统(HIPS),实时监控主机的系统调用、文件访问等行为,阻止恶意软件的运行和攻击行为。例如,HIPS 可以检测到恶意软件试图修改关键系统文件的行为,并及时进行阻断。在应用程序方面,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包括漏洞扫描、代码审计等,确保应用程序本身不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工业控制应用程序,要特别关注其对工业协议的处理是否安全,防止出现协议漏洞被攻击者利用。此外,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主机上存储的敏感数据以及应用程序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三、构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关键要点与挑战

3.1 关键要点

构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工业控制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架构。不同行业的 ICS 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安全需求,例如电力行业的 ICS 对实时性要求极高,而化工行业的 ICS 则更注重过程安全。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特性,才能制定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其次,要确保各安全防护层次之间的协同工作。边界防护、内部网络安全和主机与应用安全等各层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例如,边界防护层检测到的攻击信息应及时传递给内部网络安全层和主机与应用安全层,以便各层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防御体系。此外,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也至关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能够正确执行安全策略,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3.2 挑战

在构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的设备和软件更新换代相对较慢,部分老旧设备可能不支持最新的安全技术和标准,这给漏洞修复和安全防护带来困难。例如,一些早期部署的工业控制器可能无法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工业控制系统对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安全措施都不能对生产过程造成明显的影响。这就要求在选择和部署安全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确保安全与生产的平衡。此外,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ICS 与外部网络的连接越来越复杂,新的攻击面不断涌现,如工业物联网设备接入带来的安全风险,这对纵深防御体系的适应性和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边界防护、内部网络安全、主机与应用安全等多层次的防护架构,能够有效抵御各类网络攻击,降低安全风险。然而,构建和维护这一体系并非易事,需要充分考虑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应对老旧设备、实时性要求以及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等诸多挑战。未来,随着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将更加复杂多样。因此,需要持续关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纵深防御体系,加强各层次之间的协同防护能力,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同时,加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的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为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工业发展浪潮中,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推动工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庆 . 基于 ICS 的化水系统智能预警研究与应用 [J]. 自动化博览 ,2025,42(03):74-77.

[2] 尚文利, 卢家越, 丁磊, 曹忠. 面向ICS 的安全与警戒一体化评估[J]. 计算机仿真 ,2025,42(02):338-344.

[3] 章东平 , 王梦婷 , 陆展鸿 , 任烨 , 刘志勇 , 杨力 . 基于大时序模型数据增广的工控系统入侵检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

[4] 刘鹏 . 网络攻击下的工业信息物理系统跨域风险分析和评估研究 [D].江南大学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