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应用型高校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建设的探讨

作者

梁纯

武汉晴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应用型高校在培养软件开发人才方面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加强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才能适应市场需要。本文以武汉晴川学院《JavaEE综合应用开发》实训课程为例,探讨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方法,旨在构建一种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模式,旨在为提升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JavaEE综合应用开发;实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JavaEE综合应用开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软件开发的重要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JavaEE应用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因此,加强新型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1、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现状分析

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因此,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如何设计进阶式实训内容,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2)如何设计有挑战度的实训任务,提出具有“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性要求。

3)如何融入多元化、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互动参与度。

4)如何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向新工科高水平课程看齐。

2、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建设思路

1)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引入最新的JavaEE技术和框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增加与实际项目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应用BOPPPS教学模式,采用融入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结合线上线下实训的混合教学法打造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环节

设计系统性的实践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和项目开发等多个层次,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真实项目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设计系统性的实践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和项目开发等多个层次。

4)培养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汇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3、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建设实施策略及实施情况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软件开发项目,了解企业需求,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引进具有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专家,增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性。

2)建立教学资源库

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教案、课件、案例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我校《JavaEE综合应用开发》软件开发实践课程已建成微课视频库(32个)、实训任务作业库(18个)、实训闯关作业(46个)、资料库(7个,资料共140个)。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同时,加强基地的管理与运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聘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企业实习实训,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实习。

4)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搭建和购置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如:希冀平台、头歌平台等,提供JavaEE开发环境、工具和资源,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便利。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开发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目前实践课程评价系统已投入使用,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为课程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4、未来课程建设计划

1)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在多期混合式教学中迭代优化教学设计;优化线上资源,增设题库、实训闯关任务、教学视频、项目代码库等;优化线下资源,编写实训指导书,优化分组项目实施方案;优化教学开发环境,构建情景式软件项目互动环境,配置教学项目服务器;推广课程建设成果,所有教学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2)增设课外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软件设计类大赛。

3)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将最新发展和前沿成果引入教学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5、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1)挑战一:分组项目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差异性实施项目实训任务。

改革方向:针对学生差异性设计难易度不同的分级项目实训任务,根据学生中阶学习的过程考核结果实施不同难易度的项目任务。

2)挑战二:如何结合Web前端、微信小程序、安卓、IOS等前端交互实施后端开发,实现多种不同项目实践。

改革方向:引入Web前端、微信小程序、安卓、IOS等前端交互技术,设计结合后端开发的多种不同项目实践方案,供分组教学项目实施。

3)挑战三: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思维融合、产业技术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

改革方向:研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思维、技术融合,跨专业能力、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向新工科高水平课程看齐。

6、结论

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JavaEE综合应用开发》实训课程为例,探讨了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思路、实施策略等。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培养综合素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等实施策略的实施,可以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软件开发实践类课程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玲.应用型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5).

[2]龙丹,刘欣,杨呈永.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2023.

[3]于欣,刘启玉,范良忠.应用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C].2010.

[4]刘春燕.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 2020.DOI:10.16400.

作者简介:梁纯,女,汉族,湖北武汉人,计算机硕士,研究方向:软件设计,软件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