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休背景下高中生内驱自律能力的培养策略
包小广
河南省平顶山市实验高中 467000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双休制度的普及,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发生了显著变化。双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但也使得学生在自我管理和学习时间安排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内驱自律能力作为学生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其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在双休制度下,许多高中生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导致学习与休息的界限模糊,从而影响了自律能力的发挥。
一、高中生内驱自律能力的特点
(一)内驱自律与外部动力的差异
内驱自律是指个体在缺乏外界压力或奖励的情况下,依靠内在动机和自我控制能力,主动进行学习和自我管理。与外部动力所依赖的外部奖励、社会认可或外界压力不同,内驱自律源于个体内心的兴趣和对目标的自主追求。在高中生群体中,内驱自律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业成就的追求以及对自我发展的要求。它并非仅仅表现为行为上的自我控制,更多的是在面对外部诱惑和挑战时,个体能够保持内在目标的一致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内驱自律的心理机制
内驱自律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和目标设定机制。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自信,直接影响其应对挑战的态度和行动。当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时,往往更能独立地设立目标,并制定实际可行的步骤加以实现。目标设定理论指出,清晰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进而推动其朝着目标努力。
(三)内驱自律能力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的内驱自律能力并非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影响。首先,家庭教育对个体自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对自主性和责任感的培养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榜样作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高内驱自律能力的学生通常来自那些注重自主性培养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也是促进内驱自律发展的重要场所 Π0[1] 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尤其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二、当前高中生内驱自律能力的存在问题
(一)双休制度对自律的影响
在双休制度的背景下,高中生的时间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尽管周末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休息与放松机会,但在缺乏严格时间安排的情况下,学生在休息日常常缺乏有效的学习自律。长时间的课外活动和娱乐消耗了本应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导致学习状态的不连贯与效率低下。更为关键的是,双休制本应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时间安排,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生未能合理规划这段时间,反而陷入了休闲与娱乐的过度依赖之中。
(二)缺乏内在动机的培养
内在动机的缺乏是当前高中生自律能力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尽管外部压力和社会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驱动学生努力学习,但这种外部驱动常常无法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与自主性。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迎合父母、教师的期望,而非基于个人兴趣或长期发展目标。长期依赖外部动机,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持久性,而且容易在面对学业挑战时产生倦怠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三)家庭与学校教育支持不足
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核心教育环境,其对内驱自律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在许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度培育。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过度关注成绩与考试结果,过分强调外部奖惩机制,而忽略了内驱动性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2]。家长的高期望和频繁的监督往往将学生置于外部压力之下,未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方面,尽管许多学校已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重应试、轻个性发展的倾向。课堂教学的模式偏重于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内驱自律能力的系统化培养。
三、高中生内驱自律能力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双休制度下的学习时间管理
在双休制度的背景下,学生的时间安排往往呈现出高度的不规律性,学习与娱乐的边界模糊,导致许多学生在休息日难以维持有效的学习节奏。优化这一背景下的学习时间管理不仅涉及对学习内容的合理分配,还需考虑到学习时间的质量与效率。首先,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学生在充分认识自身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每个周末的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学生应当在确保充分休息的同时,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学科复习、预习与自主学习,避免因过度放松或临时抱佛脚造成学习压力过大或学习效果不佳。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管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设立合理目标、监控学习进度和调节学习策略的能力。
(二)激发内在动机增强自律意识
内在动机是学生长期维持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核心因素。对于高中生而言,若能激发其内在动机,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其在面临外部压力时保持自我驱动和坚持到底的力量。激发内在动机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深度的个人成长空间,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者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发探求问题的根源,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内在兴趣的激发。培养自律意识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学生面临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挑战时。
(三)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促进自律能力的提升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自律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要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内驱自律能力,家庭与学校之间必须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协同作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应注重成绩的提升,更应关注学生自主性和责任感的培养。通过鼓励学生设立个人学习目标,并为其提供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家庭环境,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在情感上保持稳定,从而增强其内驱动机与自我控制力。学校教育亦应在塑造学生自律能力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学校不仅需要提供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3]。家校合作应当更加注重沟通与信息共享,学校和家长可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共同监督与支持。通过这种家校一体化的策略,学生的内驱自律能力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和促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论
高中生的内驱自律能力在双休制度下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时间管理不当、外部动机主导、家庭与学校支持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多项优化对策。优化学习时间管理,特别是在周末休息日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动力和节奏,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激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提高自律能力的关键,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努力,通过个性化教育和目标设定,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兴趣与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李月珍 . 浅析塑造自律班级的有效策略 [J]. 课堂内外 ( 初中教研 ),2023(8):128-130.
[2] 臧小戈. 自律与秩序: 大运河传统手工艺文化范式及启示[J]. 创意设计源,2024(2):12-15.
[3] 李月珍 . 浅析塑造自律班级的有效策略 [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