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高阳
商洛市初级中学 726000
引言
“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项目式学习 PBL 因强调真实问题解决、跨学科整合及高阶思维发展的特性,被视为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当前教学实践普遍存在项目设计碎片化、探究活动浅层化及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制约核心素养的落地效果。研究通过系统解构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诊断项目式学习实施中的现实困境,构建”三维联动”教学模型与”四维一体”评价体系,为破解”做中学”的形式化痼疾提供创新方案。研究回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更为一线教师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操作范式。
一、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构与项目式学习的契合性
项目式学习采用 " 问题驱动——证据推理——价值内化 " 实践路径,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逻辑高度契合。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维度,以 " 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 项目为例,学生需经历 " 植物色素的提取——显色规律的探索——异常数据分析 " 的完整过程,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中发展假设验证能力,当发现 " 紫甘蓝汁经碱性溶液处理后呈蓝色 " 现象时,通过文献追溯花青素结构本质,实现从现象观察到本质探究的思维跃迁。从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 ," 校园雨水 pH 监控 " 项目要求学生持续地记录数据并画出变化趋势,实证性的培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和真实态度;当研究项目扩展到 " 酸雨成因的调查 " 部分时,学生们会通过社区访谈和政策分析来提出关于 " 工业排放治理等 " 的建议,将化学知识转变为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知识建构,思维进阶和价值认同三维融合显示出项目式学习对核心素养培育所具有的特殊优势 [1]。
(二)初中化学教学转型的现实需求与项目式学习的适配性
项目式学习为破解初中化学教学 " 重知轻行 " 的痼疾提供革新路径,传统讲授式教学常陷入 " 符号的记忆——题海训练 " 的循环,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知识与实践的联结。项目式学习方法通过设计如 " 水质检测 " 和 " 金属防腐方案等 " 实际任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融入元素化合物、反应原理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实现从 " 听化学 " 到 " 做化学 " 的知识转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的 " 做中学 "" 用中学 " 理念,在项目式学习中具象化为实验方案设计、跨学科工具运用等高阶思维活动,如 " 家庭小苏打除垢试验 " 项目强化酸碱盐的性质,还培育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化学方法,完全满足课程转型的需求。
二、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形式化倾向与深度学习缺失的矛盾
目前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存在形式化的困境,表现在项目主题的选择与学科逻辑主线相背离、任务设计表现出碎片化的特点、探究活动滞留在操作技能训练水平上。学校的 " 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 项目为研究对象,尽管教师尝试植物色素的提取实验,但并没有确立活动与 " 酸碱指示原理等 " 和" 溶液 pH 的测定 " 核心概念之间的深层联系,致使学生只掌握简单的操作流程却没有了解分子结构变化和显色反应之间的实质关联。浅层化设计使项目式学习沦为" 复制实验手册", 难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建构与高阶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结果导向评价与过程性发展的冲突
目前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评价中对结果导向具有路径依赖现象,造成过程性发展目标边缘化 [2]。根据区域的教学评估数据,项目评估中,成果展示的分值占 62% ,方案设计和实验改进过程性指标只占 18% ,评价权重失衡直接造成" 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 的实践偏差。教师常常用实验报告完整度和作品精美度显性指标代替科学探究能力深度审视,忽略学生从问题分解到证据推理再到反思迭代的思想发展轨迹。评估模式与项目式学习中的 " 做中学 " 核心思想产生矛盾,导致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只是表面上的、可以量化的指标累积。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优化策略
(一)构建" 三维联动" 项目模型
为优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需要构建一个结合知识、实践和素养的 " 三维联动 " 深度学习框架。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应该以 " 物质的本质及变化 " 和 " 化学反应和能量 " 学科的核心概念为指导,设计如 " 设计金属防腐蚀方案 " 和 " 自制的简易净水器 " 微型项目,透过层级化任务网络,由宏观现象向微观本质进行认知进阶。实践维度需构建 " 真实问题驱动——跨学科工具的使用 " 的进阶链,如 " 校园雨水 pH 监控 " 项目融合化学分析与地理数据解读,让学生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环境问题。素养维度聚焦思维发展路径,通过 " 异常数据溯源等 "" 实验方案的迭代 " 等环节培育证据推理能力,借助 " 物质转化路径的设计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等任务发展模型建构能力," 社会性的科学议题争论 " 的背景下,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得以实现。三维模型将目标——活动——评价有机融合,实现项目式学习由技能训练场向核心素养孵化器的升华。
(二)创建" 四维一体" 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评价改革,需要建立 " 四维一体 " 的动态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利用 " 项目日志 " 来记录学生在问题拆解、假设提出和方案迭代过程中的思维路径,并结合 " 思维可视化 " 工具来展示概念图谱的演变过程,使评价的焦点从成果转向认知发展。表现性评价中,设置如 " 对实验方案进行答辩 " 和 " 异常数据的争论 " 等高级任务,要求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展示证据推断和模型修正等高级技能。增值性评价采用 " 前测——流程——后测 "的跟踪策略,并利用 SPSS 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学生在 " 知识整合度高 " 和 " 迁移创新力 " 等方面的成长情况。协同性评价则构建 " 老师——学生——家长 "多元评价网络,如家长参与 " 对家庭实验进行安全评估 "、学生互评 " 方案设计创新性 ", 形成多维度反馈回路。四维评价通过工具创新与主体协同,实现从" 结果判定" 到" 发展诊断" 的评价转型 [3]。
结论
研究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践验证,系统阐释项目式学习在培育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实施路径。研究证明 " 三维联动 " 项目模型能有效整合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通过层级化知识网络与进阶式任务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四维一体 "评价体系则突破传统评价的局限,实现从 " 结果判定 " 到 " 发展诊断 " 的转型。二者协同作用,破解 " 重知识轻实践 " 的教学痼疾,更推动化学教育从 " 技能训练场 " 向 " 素养孵化器 " 的质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工具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机制,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的长效追踪体系,为化学教育现代化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乔俊芳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 2022(5):3.
[2] 陈红梅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初探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 2022(6):4.
[3] 朱菁英 . 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科学中的运用 [J]. 新课程 , 2022(4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