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的扶持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张琪
天津市武清区文化馆 天津 301700
一、引言
基层群众文学创作是我国文学事业的重要基石,深深扎根于基层生活,生动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与精神追求,富有浓郁生活气息与鲜明地域特色。基层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组织、指导和扶持基层群众文学创作的核心阵地。近年来,伴随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学创作虽获一定重视,但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如创作人才短缺、扶持资金匮乏、创作平台有限等。故而,探究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的扶持机制与实践路径,对推动基层群众文学创作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基层群众文学创作的现状及困境
(一)创作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基层群众文学创作队伍呈现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素养不足等状况。老年创作者占比较高,他们虽具备丰富生活经验,但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等方面相对落后;年轻创作者虽创新意识较强,却因生活阅历欠缺,导致创作内容深度不够。此外,基层群众文学创作队伍中专业创作人才稀缺,多数创作者仅凭兴趣爱好进行创作,未接受过系统文学创作培训。
(二)扶持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是基层群众文学创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支撑。目前,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的扶持资金主要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但因地方财政预算有限,扶持资金严重短缺。这致使基层文化馆难以举办大型文学创作活动,无法为创作者提供必要创作补贴与奖励,极大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与创作热情。
(三)创作平台建设滞后
创作平台是连接创作者与读者的关键纽带,也是推动群众文学创作交流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下基层群众文学创作平台建设相对缓慢,缺乏专业文学期刊、网站、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创作者作品难以得到有效展示与传播。同时,基层文化馆组织的文学创作交流活动较少,创作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难以营造良好创作氛围。
(四)创作内容与时代需求脱节
基层群众文学创作应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现实及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与新期盼。但当前部分基层群众文学创作内容与时代需求不符,存在题材陈旧、内容单一、思想性薄弱等问题。部分创作者仍沿袭传统创作模式,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与思考不足,创作的作品难以引发读者共鸣。
三、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扶持机制的构建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政府需强化对基层群众文学创作的政策扶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与激励措施,为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提供政策支撑。比如,设立基层群众文学创作专项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学创作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基层文化馆开展文学创作培训活动;完善基层群众文学创作成果评价机制,对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
(二)优化资源供给机制
基层文化馆应整合各类资源,为群众文学创作提供充分资源保障。一方面,加强与当地高校、文联、作家协会等机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作家为群众文学创作者提供创作指导与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同时,基层文化馆应加强自身资源建设,建立文学创作资源库,为创作者提供便捷资源查询与获取途径。
(三)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推动基层群众文学创作发展的核心动力。基层文化馆应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群众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其一,开展常态化文学创作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形式,提升创作者文学素养与创作水平;其二,建立创作人才库,对有潜力的创作者重点培养扶持,提供创作机会与展示平台;其三,引进专业文学创作人才,充实基层群众文学创作队伍,带动整体创作水平提升。
(四)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是激发群众文学创作者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基层文化馆应制定明确激励措施,对在群众文学创作中成绩优异的创作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奖品等。
四、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
基层文化馆应积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为群众文学创作者提供展示与交流机会。一是创办基层文学期刊、网站、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定期发表群众文学作品,扩大作品影响力;二是组织开展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如文学沙龙、作品研讨会、创作采风等,促进创作者沟通交流,激发创作灵感;三是加强与其他地区基层文化馆交流合作,举办跨区域群众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
(二)开展精准化创作辅导
针对基层群众文学创作队伍实际情况,基层文化馆应开展精准化创作辅导活动。一是依据创作者不同需求与创作水平,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二是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作家开展专题讲座与创作指导,讲解文学创作技巧方法,帮助创作者解决创作难题;三是组织开展创作实践活动,让创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积累创作素材,提升创作能力。
(三)推动创作成果转化
基层文化馆应积极推动群众文学创作成果转化,提升群众文学作品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一是加强与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合作,将优秀群众文学作品改编成书籍、电影、电视剧等,扩大作品传播范围;二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学作品展演、展览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欣赏群众文学作品;三是开发群众文学文创产品,将作品元素融入文创产品,提升作品市场价值。
(四)打造特色化创作品牌
基层文化馆应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学创作品牌。一是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引导创作者围绕特色资源创作,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二是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学创作活动,如诗歌节、小说大赛等,提升群众文学创作影响力与知名度;三是加强对特色群众文学创作品牌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认可地方特色群众文学创作品牌。
五、结论
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学创作的扶持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推动基层群众文学创作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基层群众文学创作面临创作队伍结构不合理、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创作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但通过构建完善的扶持机制,包括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资源供给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以及探索多元化实践路径,如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开展精准化创作辅导、推动创作成果转化和打造特色化创作品牌等,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基层群众文学创作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巧 . 对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思考 [J]. 牡丹 ,2024,(16):108- 110.
[2] 敖永杰 . 浅谈基层文化馆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创新路径 [J].中国民族博览 ,2024,(04):58- 60.
[3] 吕路 . 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路径研究 [J]. 牡丹 ,2025,(02):126-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