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及效能研究

作者

李桂芹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711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但在吸引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传统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心理疗愈功能。将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传统艺术的价值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在学业方面,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在就业方面,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和担忧,就业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职业院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性格、兴趣爱好差异较大,在与同学、老师相处过程中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和矛盾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二)传统艺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传统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蕴含着独特的心理疗愈功能。书法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能够让人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绘画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情绪;音乐具有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的作用,不同类型的音乐能够唤起不同的情感体验;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节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戏曲则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统艺术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课程融合

职业院校可以将传统艺术课程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传统艺术心理疗愈课程,如书法心理疗愈、绘画心理疗愈、音乐心理疗愈、茶艺心理疗愈等。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传统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同时,还可以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课程中,如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中引入传统艺术案例,通过分析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心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知识。

(二)实践活动开展

职业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心理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绘画展览、音乐演出、舞蹈表演、戏曲欣赏、茶艺表演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例如,书法比赛可以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专注于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忘却烦恼和忧虑;绘画展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音乐演出和舞蹈表演可以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释放内心的情感,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戏曲欣赏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茶艺表演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融合了人文艺术、自然科学以及特有的保健功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象征性符号。

(三)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可以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传统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传统艺术展示区,展示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艺术作品;在校园广播中播放传统音乐,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校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传统艺术专栏,介绍传统艺术的历史、文化和心理疗愈功能。

(四)师资队伍建设

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具备传统艺术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可以加强对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邀请传统艺术专家为教师开展讲座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传统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学习传统艺术技能,如书法、绘画、音乐、剪纸、茶艺等,使教师能够将传统艺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四、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一)情绪调节效能

传统艺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情感表达的出口,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当学生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可以通过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释放负面情绪。例如,学生在感到焦虑时,可以通过绘画创作一幅色彩鲜艳、充满活力的画作,将焦虑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感到愤怒时,可以通过练习书法,将愤怒情绪通过笔墨宣泄出来,达到情绪平复的目的。传统艺术还能够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

(二)人格塑造效能

传统艺术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书法强调“心正则笔正”,培养学生正直、诚信的品质;绘画注重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节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品茗可以让学生通过“一片叶子”,一杯香茗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参与传统艺术活动,学生能够在艺术熏陶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效能

传统艺术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如音乐合唱、舞蹈表演、戏曲排练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沟通、协调和配合,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传统艺术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参与传统艺术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及效能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传统艺术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课程融合、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能够将传统艺术有效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情绪调节、人格塑造、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强等多方面的效能,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传统艺术在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加详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颖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J].天南 , 2025, (01): 43- 45.

[2] 王燕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J]. 中国军转民 , 2024, (23): 188- 189.

基金项目( 课题):来源: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名称:传统艺术融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及效能研究

编号:25SQX L023

作者简介:李桂芹(1972 年9 月),女,汉族,济宁,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