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应用
吴涛
中央储备粮鹤岗直属库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100
一、引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承担着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重要职责。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对于提升粮食购销业务的效率与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实现粮食购销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处理,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统计数据分析则能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优化购销策略,降低运营成本,保障粮食安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储粮央企三级管理企业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通过实际应用,解析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与信息化管理情况;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统计数据在购销业务中的应用进行剖析,为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二、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粮食购销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其特点突出表现在数据实时性上,能让管理者及时、动态地掌握粮食库存变动、市场价格波动等关键信息;管理精准性显著,通过系统自动核算与监控,大幅减少人为统计误差,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流程规范化程度高,明确各环节操作标准和权责划分,有效避免流程混乱,从而显著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助力粮食购销业务高效有序开展。
(二)中储粮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中储粮已构建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涵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政策性粮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实现了粮食购销业务的线上操作与数据共享,为统计数据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例如,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实时记录粮食的收购、销售、轮换等业务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三)信息化管理在粮食购销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信息化管理在中储粮粮食购销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收购环节,通过信息化系统可实现收购计划的快速下达与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储存环节,利用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粮食温度、湿度等指标,保障粮食储存安全;销售环节,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集成度不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
三、统计数据在粮食购销业务中的作用
(一)信息统计工作内容与流程
作为轮换购销科统计员,信息统计工作涵盖多方面。协助做好直属企业本库及各类委托库点粮食统计工作,确保数据全面准确;负责粮食购销轮换、加工、中转等业务的数据收集,为业务分析提供基础;承担业务信息系统中与购销业务相关模块的数据报表报送,保证信息及时传递。同时,协助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实施统计监管,确保业务合规运营。
(二)统计数据在购销决策中的支持作用
统计数据为粮食购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市场价格、供需情况等数据的分析,可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与销售策略。例如,根据市场价格监测数据,当市场价格低于合理水平时,可适当调整收购价格;当市场供应紧张时,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保障市场供应。此外,统计数据还可用于评估购销业务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三)统计数据在市场调控与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在市场调控方面,统计数据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制定相适的调控政策。例如,通过分析粮食库存和市场价格数据,可判断市场供需平衡状况,为抛售或收购储备粮提供决策依据。在风险管理方面,统计数据可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如价格波动风险、质量风险等。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提前采取措施防范超架空风险。
四、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
部分信息化系统存在集成度不高的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与交互,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例如,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实时同步,仅能依靠人工维护的手段实现数据共享,
影响资金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系统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如缺乏对市场行情的实时预测分析功能。
(二)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一方面,部分承储库点数据统计不规范,导致数据误差有偏差现象;另一方面,系统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丢失或错误,影响数据的完整性。此外,统计标准化体系仍需完善,部分标准化覆盖面不足,难以有效规范业务全流程。
(三)人员素质与技能方面的问题
部分统计人员对信息化技术与统计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不足,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同时,缺乏对粮食购销业务的深入了解,导致统计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脱节,无法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此外,人员培养机制仍需完善,AB 岗轮岗机制不明显,限制人员业务全面性和协作力的提升。
五、优化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应用的策略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
加强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与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接口技术,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资金日预算系统等进行集成,提高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时,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根据业务需求开发新的功能模块,如市场行情预测、风险预警等,提升系统的实用性与智能化水平。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规范数据统计流程,制定统一的数据统计标准与操作规范,加强对基层库点的培训与指导,确保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机制,对统计到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完善统计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适用标准和扩宽适用范围,确保能够覆盖业务全流程。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与统计数据分析方法培训,提高其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例如,开展数据分析软件培训、统计学知识讲座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增设涉及粮食市场信息分析、分析工具应用等专业化培训课程。采取“实战化”培训,利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实操能力。使统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加强对粮食购销业务知识的培训,使统计人员深入了解业务流程与市场动态,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建立岗位轮岗制度。拓宽员工的视野和业务能力,促进购销部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统计人员积极参与业务创新与数据分析工作,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中储粮央企三级管理企业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应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在粮食购销业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管理效率、支持决策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然而,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通过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等策略,可优化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应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可进一步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粮食购销业务中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风险预警等。同时,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粮食购销信息化管理与统计数据分析的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文 , 郭诗瑀 . 推进粮食购销领域信息化建设 不断提高智能化穿透式监管水平 [J]. 中国食品 , 2024, (07): 91- 93.
[2] 罗艳红 . 浅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预算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 , 2020, (25): 70- 71.
作者简介:吴涛,男,1989 年 1 月 22 日,河北省沧州市,回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粮食收购、储存、销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