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机组联网供热改造探析
王鹏 闫秋同
威海市热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
前言
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背景下,热电联产技术因高效能源利用率和显著减排效果,成为区域供热系统升级改造重要方向。随着各国政府重视环保,传统燃煤供热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热电联产技术作为高效、环保供热方式,获更多关注与推广。在此过程中,小型燃煤机组淘汰成必然,因其效率低且污染大。相比之下,大型机组联网供热改造优势突出,整合小型机组并联网供热,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与环保效益双赢。
一、热电联产技术应用
(一)热电联产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热电联产技术作为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正在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小型燃煤机组的退出进程,积极推动大型热电厂的集约化发展。通过实施区域集中供热策略,逐步整合分散供热资源,热电联产系统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这种生产方式将热能与电能生产有机结合,相比传统分产模式,不仅大幅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还有效控制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热电联产有利于电厂的经济运行
热电联产机组完成供热系统改造后,通过优化蒸汽利用方式,从汽轮机高中压缸间抽汽口引出部分蒸汽用于供热。虽然这一调整会相应减少部分发电量,但通过供热蒸汽销售获得的收益能够有效弥补发电收入的减少。同时,该运行方式显著降低了低压缸排汽的冷源损失,提高了机组整体热效率。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热电联产改造不仅没有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营,反而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创造了更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了热、电生产的协同优化。
(三)机组供热改造方式
热电联产机组联网供热改造主要采用三种技术路线:一是抽汽式改造,通过在汽轮机中压缸或低压缸增设可调抽汽口,将部分做功蒸汽引出用于供热,典型抽汽压力范围为 0.3-1.0MPa ,可满足不同等级热用户需求;二是背压式改造,将凝汽式机组改为背压运行,排汽全部用于供热,适用于热负荷稳定的区域,热效率可提升至 80% 以上;三是循环水余热利用改造,利用凝汽器循环水作为低温热源,通过热泵技术提升温度后供热,特别适合原有纯凝机组的供热改造。改造过程中需重点解决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热网系统匹配、控制系统升级等关键技术问题,确保机组在热电联产模式下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四)机组联网供热改造
为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效能,电厂普遍采用多机组协同改造方案,通过整合各机组供热管道形成统一的供热母管系统。以 2×300MW 机组为例,其供热改造主要采用两种典型技术方案:
1. 减温减压系统方案
该方案通过调节高排蒸汽参数实现供热需求。具体实施时,从高排母管引出蒸汽,经专用阀门组后进入减温减压装置。系统配置完整的压力、温度调节和安全保护装置,确保出口蒸汽参数稳定。多台机组的供热管道最终汇集成母管系统,实现集中供热。
2. 压力匹配系统方案
此方案创新性地结合了高、中压蒸汽的优势。系统通过高排蒸汽的喷射效应提升中排蒸汽参数,实现能量梯级利用。关键设备包括压力匹配器、智能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装置等。各机组供热管道经参数调节后并入母管,由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统一调度。
两种方案均采用先进的 DCS 控制系统,实现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的精确调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运行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确保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同时,保持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二、机组联网供热的合理性及经济性
工业用户普遍需求的蒸汽参数集中在 0.8-1.0MPa 压力区间,温度要求为 180-220% 。而热电机组直接抽取的蒸汽参数通常为 0.7-0.9MPa 、280-300∘C ,经管网输送后存在明显的压降问题。为满足终端用户参数要求,必须对汽源进行专业调节。
在技术方案选择上,虽然传统的减温减压装置能够实现参数转换,但其能量损失率高达 15-20% ,不适用于大负荷工况。本工程针对2×140MW 和 2×600MW 机组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了压力匹配器与减温减压器协同运行的复合方案。该方案通过压力匹配器实现中压蒸汽(2.5-3.7MPa)与低压蒸汽( 0.7-0.9MPa )的能量梯级利用,显著提升了系统能效,同时保留了减温减压器作为备用调节手段,确保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一)机组供热改造内容
本工程采用分区供热方案,由二期 2 台 140MW 机组承担东部区域供热负荷( 20-75t/h ),三期2台600MW机组负责西部区域供热(110-130t/h)。两区供热系统通过联络管道实现互联互通,在东部低负荷工况下可切换至西部机组供热。
为确保联网供热系统安全运行,需统一东西线管网设计参数。针对东线管网原设计压力(1.15-1.35MPa)与西线(1.15-1.5MPa)的差异,实施以下关键改造:
1. 优化减温减压器运行参数,出口压力提升至 1.5MPa ,温度范围设定为 290-320°C ;
2. 调整安全保护系统,安全阀起跳压力设置为 1.6MPa
3. 在 3 号机组供热管道增设减压装置,实现 1.5MPa 至 1.15-1.35MPa的压力调节,设计通流能力 85t/h 。
该改造方案既保证了系统参数的一致性,又保留了各区域的独立调节能力。
(二)供热改造结果分析
在供热系统经过改造之后,西部区域特别配置了两台额定容量为80 吨每小时的压力匹配器。这样的配置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完全满足其设计负荷需求,即达到 130 吨每小时的供热能力。与此同时,在东部区域,当处于低负荷工况,即供热需求仅为 20 吨每小时时,通过启用管网联通系统,可以实现由西部区域的机组提供必要的补充热源。为了确保东西部供热网络之间的灵活调度,系统中特别设置了带有切断阀的联通管道,从而使得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可靠。
三、结语
该电厂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汽源资源,采取了减温减压或压力匹配的技术手段,对机组进行了联网供热改造。这一改造不仅满足了周边用热企业的负荷需求,确保了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为电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方式,电厂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能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盈利能力。通过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减少了废气的排放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还对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电厂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承担了社会责任,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卓楠 , 张荣 , 刘英琦 , 等 . 太阳能辅助热电联产机组供热 , 发电及调峰性能分析 [J]. 热力发电 , 2024, 53(5):67- 74.
[2] 栾睎麟 , 马剑龙 , 聂深强 , 等 . 大型高背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季运行分析 [J]. 热能动力工程 , 2024, 39(9):96- 103.
[3] 武兴华 .330MW 热电联产机组低压缸微出力供热改造研究 [J]. 前卫 , 2024(13):0185- 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