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研究
王思琪 刘梓祎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1231
一、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开放互动的思政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未全面消除。想要实现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就应打破传统、突破束缚,无论是教学结构,还是师生关系都应做到创新发展。首先高校应打破传统课堂模式,突破其时空限制,构建具有立体化特点的课堂。在课堂开展前,教师可合理地应用 AI,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结合相关结果,自动生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预习方案。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 AI 技术中的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沉浸式课堂的创设,例如以 AI 技术发展为主题,开展辩论会,教师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辩论场景,同时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基于角色背景思考,阐述符合所扮演角色的观念,让不同观点在课堂中发生碰撞;课程结束后,构建 AI 智能答疑平台,实现突破时空限制的互动,从而改变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模式,形成课前预习诊断、课中共创及课后延伸的闭环教学模式[1]。
另外教师需适当转换自己的角色,不再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突出自己的引导作用,高校应明确思政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并利用 AI 收集本时代具有典型的案例并适时发布,以此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分析,通过 AI 收集学生的观念,智能分组后形成观念共同体。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过多干预,仅在学生价值发生偏离时予以纠正。此外,对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并积极建立 AI 赋能创新容错区,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突破传统课程时的限制,进行课时的合理分配,以 AI 为主题,设置专题研究的项目式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小组为基础进行相关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将调研结果通过虚拟展台进行展示。在评价的过程中,利用 AI 技术对整个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对学生的互动情况、观点、反思程度采用分析系统记录和分析,将传统仅依靠成绩评价的模式转化为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二、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AI 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能够构建仿真虚拟场景,打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有深刻地体验。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某一革命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学生通过相关设备进入虚拟场景,近距离感受这一历史事件中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在课堂中,教师提前利用 VR 技术打造“五四运动”街头场景,学生佩戴 VR 设备后,仿佛自己身处其中,不仅能够观察街道上散落的传单,还能够听到呐喊的声音,甚至可以与虚拟现场的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进而了解该场景中相关人员的行动和思想。这种教学方法突出了沉浸式特点,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文字讲解相比,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同时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
在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高效利用 AI 技术能够充分地了解当前时代学生的认知特征,从而实现在不同层面满足教学的精准需求。高校可全面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并建立教学资源库,以此促进课程内容的转化,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媒介形态。例如,教师整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将其制作成动画形式的微课,保证动画含有课程中的主要概念和观念,当课程中出现较为复杂的议题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利用 AI 进行学生专业背景的分析,进而生成与之匹配的学习案例,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体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计学习路径时,可采用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智能推送系统为辅助的双轨教学模式,使用 AI 预习测试系统评估学生预习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难度的调整,如果学生存在认知障碍,AI 则自动触发知识点详情视频;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AI 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送相应的拓展材料 [2]。在思政教学内容深度研讨期间,可利用 AI 设置游戏化闯关机制,将课程议题分解为多个关卡任务,学生组队收集案例并完成分,系统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分配积分,获得积分后兑换实践机会。为了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高校可建立实时互动教学场景,学生通过弹幕系统表达自己的疑问,系统则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收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问题合理分类,将高频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文作出回应;对于低频问题则自动生成智能答题进行回应。对于课程中存在的困惑,鼓励学生课后匿名分享,AI 对学生的分享初步分析后推送给教师,之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地引导,从而形成集需求捕捉、显性引导、个性化反馈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此外构建基于 AI 技术的动态能力画像系统,对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进而生成个性化的思政素养表现图,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论认知、价值分析能力、存在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师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分组调整与针对性指导。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通过 AI 技术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根据AI 时代现代问题优化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高校借助 AI 赋能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时,需要对思政课程内容体系进一步优化,积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动态更新机制,无论在筛选议题、学习理解,还是呈现方式等方面,均应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3]。首先,高校应收集思政课的核心议题,以此为基础建立议题库,结合当前实际生活需求完成议题提炼。其次,基于 AI 时代的热点事件,通过现实问题导入式教学,指导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了解后再分析理论溯源。最后,高校与其他学校、企业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教师进入社区和企业进行调研,总结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列为教学素材,在思政教学备课时,邀请相关专家加入,突出教学内容的立体化,给予学生更加全面地指导,从而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结语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AI 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教学领域中利用 AI 赋能创新教学模式的行为已逐渐得到推广,其是未来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给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机遇。本文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体系优化,阐述 AI 赋能创新的策略,以期促进高校思政教学与AI 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颖 , 刘俊昌 .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精准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N]. 经济导报 , 2024-07-12 (007).
[2] 凌婕 , 牛凯丽 . 以价值赋能为核心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J]. 当代广西 , 2023, (17): 27.
[3] 吴迪 , 杨志华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J].黑河学院学报 , 2023, 14 (05): 82-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