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探析
王伟训
重庆市巴南区学堂湾学校
引言
在核心素养维度下,教师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时,应突出学生的体育主体性,大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既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提升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现对文章的相关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意义
核心素养维度下,小学体育教师应主动深入地学习核心素养教育理论,明确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并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为学生创设学习新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活动当中,持续提升学生们的综合体质[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举措
(一)个性化指导,增强学生体育自信心
小学教学武术内容时,教师能够发现在学生们进行集体练习时,个别学生总是容易出错,跟不上集体练习的节奏。教师与其沟通时,发现相关学生一直低着头,表现出惊恐与担心,充分表明相关学生非常不自信,为此教师可拍拍孩子的肩膀,鼓励他慢慢来,把基本功练扎实,尽管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相关学生还是容易出错,但是学生非常努力,学习态度也非常诚恳。
教师为帮助相关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可在课下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选择一套自己喜欢的武术,并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指导,相关学生的武术训练效果可得到明显提升。届时,学生的精气神也发生了改变,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中感受到自尊与自信。由此可见,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通过赏识评价鼓励,肯定学生所作出的努力,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反馈,同时围绕中华武术进行主题升华,使得学生们认同认知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差异化引导,体育习惯养成
晨跑是一项非常好的体育锻炼项目,在学校时规定学生每天早上进行晨跑,但放假后由于没有学校的规定要求,部分学生就没有坚持继续晨跑。为此,教师可基于核心素养育人要求,设定晨跑的差异化锻炼标准,即根据学生的年龄与体能,细化晨跑的体能指标,为学生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调动学生们的体育锻炼热情。通过长时间坚持晨跑,逐渐养成相应的体育锻炼习惯。
为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学生坚持晨跑时,应当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反馈,避免学生半途而废。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借助教育线上平台与社交软件,及时与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从而了解学生体育锻炼的最新情况,为体育教育评价指导提供参考,助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意识与认知。
(三)课堂教学创新,趣味环境创设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将干扰到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核心素养教育视角下展开体育课堂引导时,教师应抓好体育课堂的常规管理,在宽严相济的管理艺术下,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出良好氛围[2]。
例如,小学体育教学民族民间体育单元内容时,为引导学生基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在了解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时,不断增强自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从中汲取民族体育的文化底蕴,不断提升自我的体育健康认知高度。教师在实际教学引导时,从课堂教学的日常工作做起,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并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引入相应的体育器材与信息技术,从而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民族民间体育学习环境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此外,当个别学生没有很好地遵守班级课堂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可采取宽严相济的管理方式,吸引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习掌握更多的体育课程内容。
又如,在操场引导学生投掷运动练习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点拨时,可创设“画彩虹”的投掷练习情境:请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五颜六色的彩虹呢?想象一下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让我们利用手中的球,画出美丽的彩虹。基于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支持,使得学生快速投入其中,并在“画彩虹”的过程中对持球后引动作概念产生初步的理解,慢慢地找出持球后引的动作感觉,提高学生对投掷运动技能的理解掌握[3]。
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阐述了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新路径,旨在说明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未来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时,教师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共同探讨体育教学新路径,如跨学科教学、数字化教学、家校合作育人等,为小学体育教学开辟出更多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翁泉明.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界 ,2024(7):83-85.
[2] 李慧娟 . 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28):120-122.
[3] 李采丰 , 尹忠根 , 于君 .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 [J]. 新潮电子 ,2025(6):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