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黔夏记事》

作者

马玉兰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蝉鸣还没在树梢站稳脚跟,风就带着草木的清苦漫过了青瓦。远山背后的黔中小村,把夏天酿成了一坛微凉的酒,等着远方人来共饮。

晨雾从梯田的褶皱里漫出来时,穿蓝布衫的老人正往菜畦里浇井水。竹篱笆上的牵牛花沾着露,远处的吊脚楼在绿意里半隐半现,木楼的缝隙里漏出收音机里的山歌,和着鸡鸣犬吠,把暑气都滤成了清甜。这是被生态画笔细细描摹过的模样——退耕还林的山坡上,马尾松的影子在石板路上摇晃,去年栽下的杨梅树已能遮住半扇柴门,溪水里的石斑鱼,比城里超市的冰鲜多了三分灵动。

午后的太阳刚想发威,就被穿堂而过的风按住了性子。院坝里的竹椅上,几个城里来的孩子正听老人讲老变婆的故事,他们的父母则举着手机,拍屋檐下垂着的玉米串,拍墙角蔓延的爬山虎,拍云朵在喀斯特山峰上投下的流动阴影。农家乐的女主人端出酸梅汤,瓷碗外壁凝着细密的水珠,她说这梅子是后山摘的,泉水是院里井里打的,“现在政策好,守着这好山好水,日子比冰镇西瓜还甜。”

傍晚的霞光把稻田染成金红,荷锄归来的人遇见散步的游客,会笑着递上一个刚摘的猕猴桃。路灯亮起来时,村头的文化广场上,广场舞的旋律和虫鸣交织,孩子们追逐着萤火虫,惊起竹丛里的几只白鹭。这安居乐业的图景,藏在新修的卫生厕所里,藏在太阳能路灯的光晕里,藏在村民脸上晒不褪的笑意里。

谁说夏天一定是燥热的?在黔中腹地的乡远村落,新时代的清凉早已不是传说。当城市在热浪里辗转时,这里的风正穿过竹林,把生态的馈赠、生活的安宁,都酿成了人人向往的避暑诗篇。

《黔岭秋韵里的幸福长歌》

晨雾刚漫过雷公山的腰际,阿爸的镰刀就吻上了沉甸甸的稻穗。金黄的稻浪在梯田里翻涌,像极了阿妈织布时抖落的丝线,一圈圈漫向天际。这是苗乡的秋天,是苗家人心里最踏实的时节,每一粒饱满的谷粒里,都藏着乡土的密码和日子的甜。

寨口的枫香树又红了,树下的晒谷场早被金灿灿的稻谷铺满。穿百褶裙的阿婆们蹲在谷堆旁,手里的木耙轻轻翻动,谷粒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她们用苗语哼唱的古歌。不远处,几个年轻媳妇正把刚摘的猕猴桃装进印着“苗寨优选”的纸箱,手机屏幕上跳动的订单数字,映得她们眼里的笑意比秋阳还亮。去年通村的柏油路修到了晒谷场边,货车一停,山里的宝贝就能直接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吊脚楼的廊檐下,挂满了串串红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棒,像极了苗家姑娘绣花裙上的纹饰。阿妹背着竹篓从坡上回来,篓里的野生菌还带着晨露的清润。她放下竹篓就钻进了自家的直播间,头上的银饰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苗寨的羊肚菌,刚从海拔一千二的山林里采的……”镜头扫过远处的梯田,金黄与碧绿交错,新修的观景台上游人正举着相机,把这秋日盛景定格成永恒。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过鼓楼,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抽着旱烟。他们的话题总离不开变化:村头的卫生室添了新设备,孙子在镇里的寄宿学校用上了平板电脑,就连后山那片荒了几十年的坡地,如今也种上了高产的刺梨,技术员每个月都会来指导。“以前收稻子靠肩挑,现在有了收割机,一天能收完过去半个月的活计。”阿爸用袖子抹了把汗,眼里的光却更亮了,“剩下的时间,还能去合作社帮着管护茶园。”

暮色像块巨大的靛蓝染布,慢慢罩住了村寨。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混着饭菜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村广场上响起了欢快的芦笙,收完庄稼的人们换上节日盛装,银饰在暮色里闪着细碎的光。小伙子们吹着芦笙转圈,姑娘们的百褶裙旋起一朵朵花,孩子们追着跑着,把笑声撒在新铺的水泥地上。路灯次第亮起,像一串落在人间的星星,照亮了苗族阿妈脸上的皱纹,也照亮了她手里捧着的、刚蒸好的糯米粑——那糯米的甜,是土地的馈赠,更是日子的滋味。

月亮爬上了吊脚楼的檐角,梯田里的蛙鸣和寨子里的笑语渐渐融在一起。这是贵州的秋天,是乡土的盛宴,是苗族儿女用勤劳编织的幸福图景。从沉甸甸的稻穗到直播间里的订单,从泥泞的山路到宽阔的柏油路,变化的是生活的模样,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每一缕秋风都在传唱:好日子,就像这秋收的谷堆,正一天天,堆得越来越高。

《芦笙夜》

水草把月光编成摇篮曲

渔火在网眼中受孕

岸边的芦管吹出带鳞片的音符

惊醒沉睡的化石螺

它们用年轮丈量潮汐的腰围

暮色在苇杆上融化

银冠女子俯身打捞碎月

一千只黑颈鹤的倒影

正穿过她指缝间

绣满星辰的褶裙

《迁徙的刺绣》

针脚沿着候鸟的轨迹向北褪色的靛蓝浸透经年的霜当迁徙的疼痛在布面上结痂所有离散的星辰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纹路的故乡冰层下传来骨笛的裂纹耕牛咀嚼着融雪的咸绣娘将最后一片冻云缝进待嫁的百褶裙春天便从线头开始返青

《凉夏谣》

晒谷场的竹席卷着风

老井的水漫过青石板

阿爸新换的太阳能灯

把蝉鸣泡得格外甜

瓜架下的凉棚里

城里客正数竹篮里的甜杏

电商小伙举着手机

镜头里的稻田翻着金浪

像把日子铺成了绸缎

晚风掀动新盖的琉璃瓦

广场舞的调子撞响了晒谷钟

远处的光伏板眨着星子

这夏日的清凉里

藏着比井水更满的富足

《乡居图》

丝瓜藤爬上新砌的院墙紫茄在晨露里鼓着圆肚子避暑的孩子追着白鹅跑惊起满塘荷叶的清香留守的阿婆坐在榕树下笑纹里盛着整个夏天的光沥青路蜿蜒向山外却绕不开晒场上的谷堆那些饱满的穗子低着头仿佛在说—这土地的富饶从来都带着草木的芬芳作者介绍:马玉兰(1997.10-),女。苗族,贵州威宁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