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预算成本控制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实践

作者

佟然

天津天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加剧,成本控制成为工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作为成本控制的关键组成,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工程复杂性与动态性需求。当前,工程建设面临材料价格波动、工期调整等诸多挑战,亟需在预算管理各阶段及成本核算全流程进行创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两者的创新路径,助力建筑企业提升成本管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建筑工程预算成本控制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1 清晰界定成本责任范围,避免预算模糊地带

建筑工程界,项目涵盖多主体及繁复流程,成本责任不明确往往导致预算模糊不清。合同管理是明确责任界限的关键途径,合同依据严格法律条款制定,明确界定业主、承包商及供应商等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具体责任,精准界定工程范围,严格遵循施工工艺的精细规范,再次对材料供应标准进行严格设定 [1]。合同具体规定了各阶段成本承担责任,坚决根除推诿扯皮行为。

1.2 锁定预算基准,减少成本超支风险

建筑工程预算受多因素制约,风险波动大。合同管理可锁定预算基准,减少超支风险。合同签署时,依据项目规划、市场调研和历史经验确定工程费用,包括直接成本(人工、物料、设备开支)和间接成本(管理费、水电费),同时关注材料价格波动、设计调整、工期变动等影响成本的因素,在合同内设定相应条款。以固定总价合同为例,除非重大变动,价格锁定,承包方承担成本波动风险;可变价格合约要明确价格调整依据和计算流程,根据市场材料价格指数定期调整。

1.3 确立成本支付流程标准,保障资金合理使用

成本支付流程规范有序,确保建筑工程资金合理运用和达成预算成本控制目标的核心步骤,合同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指挥官”角色,合同具体约定了工程款项的支付时间点、比例、条件及审核程序等关键内容,支付节点与工程进度紧密相连,基础完工、主体结构封顶及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唯有抵达特定阶段,承包方方可递交付款申请;支付比例应依据工程各阶段成果合理制定,确保承包商拥有充足资金以支持施工,防止资金过早或过度支出;支付条款严格限制,需承包方提交完整的施工文件及质量检测记录,证实其合同责任已履行;支付审核流程涵盖多环节审查,监理单位已确认工程进度及质量情况,前往业主单位财务部核查费用详情,层层把关,依据此严格规范的合同条款,确保每笔资金合理合规使用,坚决遏制资金滥用和浪费现象,确保建筑工程资金链持续稳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所需资金支持稳固。

1.4 防范合同纠纷,降低额外成本损耗

建筑工程合同实施周期长、涵盖范围广,争议频发,纠纷发生会增加额外成本。合同管理是预防争议、减少损耗的有效手段。签订合同前,专业法务及造价团队详尽审查条款,确保条款明确全面、消除误解与缺陷。合同执行阶段,构建实时监控体系,跟踪各参与方履约状况,察觉违约风险迅速警报并商讨解决方案。同时,合同规定解决争议办法,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确立相关流程及规范。例如桥梁建设项目中,设计调整致工程量提升,承包商与业主在费用补偿上有争议,可依据合同规定的变更处理流程及补偿标准达成共识,防止矛盾加剧。若矛盾不可避免,借助高效解决途径迅速解决冲突,降低额外支出,确保项目预算稳定和顺利推进。

2. 建筑工程预算成本控制中合同管理的实践路径

2.1 合同签订前的预算成本管控实践

合同签署前预算成本控制应建立“三维动态评估及风险模拟”机制,突破传统静态核算的局限。首先,联合造价咨询机构及技术部门构建BIM 模型,将施工图转换成工程量明细表,精确计算基本成本。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价格波动趋势,预测主要材料价格走势,为成本基准设定提供实时参考。在此基础上,组建法务、工程及财务团队进行“逆向风险推演”活动,模拟典型风险情境,评估风险对预算规模的具体影响程度,将风险应对费用计入合同价格估算。建设单位要积极发挥精细化管理理念价值,以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引导,从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各项要素出发,明确不同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职责、管理事项内容,划分责任机制,实现人岗相适和责任到人,如果在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控制中出现违规操作等行为需及时追责问责。

2.2 合同履行中的预算成本管控实践

合同执行期间须借助“智能履约监控平台”对预算成本进行动态闭环管理,突破传统人工巡查的时效局限,平台即时连接施工现场的物联网设施,塔吊作业时长、混凝土浇筑量、钢筋加工精度等关键数据,自动对照合同约定的工程量清单,若实际消耗量突破预算上限,即刻启动警报并传递给项目管理团队,同时,构建“签证变更数字化审批流程”体系,所有设计变更必须上传到平台,造价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在线共同审核,系统自动计算因变更引起的成本变动金额,与整体预算相衔接,严禁出现无预算调整和超预算签证现象。

2.3 合同结算阶段的预算成本管控实践

合同结算阶段应建立“多维度数据验证与智能造价审核”相结合的机制,破解传统结算中的错误遗漏及重复计算难题。首先,对结算资料、合同条款及施工过程数据进行三方对照,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相似工程项目结算数据,评估支付正当性;其次,引入人工智能造价审计平台,自动审查工程量核算、定额应用、费用计算等步骤,辨别错误定额和超额收费等问题,按高强度标准计算普通混凝土的定价,生成审计调整的报表。可以在合同管理与成本管

理控制中积极应用 BIM 系统等,将工程量清单、合同项目信息、当前材料价格与采购价格、劳务费用等内容纳入管理平台,实施一体化管理和数据分类归档,及时跟进当前施工进度,保障工程施工要素的可视化数据展示,为工程施工合同与成本管理提供重要抓手。

2.4 防范合同纠纷的预算成本管控实践

防控合同争议需从“风险预估- 过程避免- 争议解决”全方位着手,打造“合同纠纷预防及成本管控一体化机制”,签订合同前,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合同条款进行智能审核,识别可能产生争议的环节,系统将提示需明确“工程验收合格后支付尾款”中的具体验收标准及检测机构资质需求,源头降低纠纷风险,合同执行过程中,构建“履约证据数字化存储库”,将施工日志等关键资料实时上传至区块链平台,保障数据完整性,保留争议证据[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创新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前期准备、编制等预算管理环节的创新,及核算对象界定、方法等成本核算方面的创新,能有效解决传统管理痛点。未来,建筑企业需积极践行这些创新策略,持续优化成本管控体系,以应对行业变化,实现工程效益与企业发展的双重提升,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 豫 华 . 建 筑 工 程 预 算 与 工 程 成 本 控 制 研 究 [J]. 居业 ,2024,(08):134-136.

[2] 张欢 . 工程预算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J]. 营销界 ,2024,(12):113-115.

[3] 肖晓红 . 建筑工程预算及成本控制分析 [J]. 经济研究导刊 ,2024,(0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