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批注式阅读的应用
尹洁
石家庄市青南小学 050021
引言
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能将静态、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让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形成抽象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应用批注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理解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1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1.1 激发阅读兴趣
批注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目标,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想要回答批注的问题或解释批注的内容,使阅读学习不再枯燥。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以标记、圈画的方式“走进”阅读文本,发现更多表达上的细节,实现深度理解,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调动阅读学习积极性。
1.2 提高阅读能力
批注是对文本的关键内容进行标记,并以标记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对比分析、思辨探究,使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实现独立、高效阅读,详细了解文本内容,准确理解文本情感。
1.3 提升思维品质
从批注的类型来看,批注不仅能够概括文本内容,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鉴赏、评价,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批注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疑问、发表个性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习惯于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融入阅读,形成独到的见解,由此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学素养。
2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批注式阅读目标模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只是在学生通读文章之后,便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如让学生完成对文本当中生词的圈注。这种批注式阅读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在语文阅读文章当中,大部分文章的精髓并不在于基础生字的学习,而是使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魅力。所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必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生词批注和练习,教师只需要在文本讲解的过程中进行说明即可。如果学生有基础学习需求,则可以让学生将生词单独提炼出来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批注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文章主题和文本特征,选择特定的批注方法。如在合理的地方批注、在有必要的地方批注,而不是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只是为了完成批注式教学任务而使用批注法。
2.2 批注式教学内容不清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虽然会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然而在开展批注式阅读时,学生存在乱批注、批注方式单一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并未向学生讲解批注式阅读手段的应用方法与应用内涵。如批注式阅读应用时需要在文章的难点、困惑处、精彩句子或词汇、情感升华处进行标注处理,可以利用符号或划线进行标注。同时在阅读时也要结合课后思考题,使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然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语感较弱,究竟要批注在何处,如何批注,目标不够清晰,教师在课堂中引领学生边学习边批注时也感到困惑。
3 小学语文课堂批注式阅读的应用
3.1 结合批注特点,促进自主学习
3.1.1 结合批读,积累句式
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写作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是以摘抄的方式直接抄写大量的词、句、段,并以背诵的方式进行应用。对此,教师可以创新句式积累的方法,指导学生以“批”的方式圈画出文本中优美的词句,通过不同的标注方式,区分需要记忆的部分与需要灵活应用与迁移的部分。
3.1.2 结合注解,带读文章内容
批注包括“批”与“注”,“注”建立在“批”的基础之上。受年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既不知道如何“注”,又缺乏“注”的效果。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带读活动,通过专业的引导,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精妙的表达,并提炼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3.2 结合批注类型,开展阅读教学
3.2.1 基于理解式批注,挖掘文本思想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提炼素材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和理解程度亦不相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又要引入理解式批注,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从定义上看,理解式批注不仅建立在“注”的基础之上,还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之上。
3.2.2 基于感想式批注,记录认知冲突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的价值观和情感与作者的价值观和情感之间的碰撞。对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视角存在局限性,所以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阅读时间,并匹配丰富的阅读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以对话的方式,在疑惑点旁标注自己的想法。
3.2.3 基于评价式批注,记录阅读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1)知识点的输入。(2)知识点的输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入评价式批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相比于以往的阅读模式,评价式批注可以让学生从作者的用词、用句等方面进行点评,借助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一边探寻文章的细节,一边完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3 运用读写结合,延伸批注式阅读
3.3.1 设计仿写任务,深化知识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读写一体化”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并基于教学经验探究读与写之间的联系点,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将实际生活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以扩写或者续写的方式填补文章中的留白。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教师可以以批注式阅读拓展教学,针对“批”的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诉求,设计相应的写作任务;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要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进行相应的引导。
3.3.2 优化教学评价,加强师生互动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以“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为主要参考点。为了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渗透批注式阅读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将读写结合融入写作教学,并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批注,通过互评与自评,让学生解决诸多问题。
结束语
随着批注式阅读在课堂中的常态化开展,它已逐渐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这种以思维训练为导向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更可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方程程 .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J]. 山西教育( 教学 ),2023,(4):27-28.
[2] 曾小英 .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策略[J]. 教师 ,2023,(17):33-35.
[3] 刘芹 . 注重有效批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