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导航设备使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与优化实践
刘万坤
安吉县人民医院
1 神经导航设备概述
神经导航设备是现代神经外科实现精准手术的核心支撑工具。它基于光学或电磁追踪技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定位手术器械位置,并与患者术前影像数据进行空间匹配,为术者提供实时可视化引导。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脑血管病变手术、脊柱手术及癫痫灶定位等领域,显著提升了病灶定位精度、手术入路规划合理性与操作安全性,是推动神经外科向微创化、精准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基础。
2 神经导航设备使用现状与效率瓶颈
2.1 设备应用概况
神经导航设备是现代神经外科精准手术的核心工具,基于光学或电磁追踪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定位器械并与术前影像匹配,实现可视化引导。其应用广泛:精准定位颅内深部或微小肿瘤边界,优化手术入路;辅助脑血管病变手术避开功能区血管;提升脊柱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并应用于癫痫灶定位、活检穿刺及功能神经外科手术规划。随着技术进步,影像融合、术中整合及自动化配准等功能日益普及,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性与安全性,巩固了其在精准神经外科中的核心地位。
2.2 效率瓶颈现象描述
表1 神经导航设备使用各环节典型耗时与问题

3 影响神经导航设备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分析
3.1 人员因素
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是影响效率的首要人为因素。部分术者及助手对设备功能、操作流程及故障处理的掌握不够深入,导致操作迟疑并增加准备时间。系统化培训的不足使得新老人员操作生疏,流程混乱。团队成员间的操作习惯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标准,容易在协作中出现脱节。设备操作职责划分不清或沟通不畅,尤其在关键环节配合不默契,严重拖慢手术进程。
3.2 设备与技术因素
设备自身的性能和技术特性是构成效率瓶颈的关键基础。硬件老化或关键部件精度下降,导致术中频繁校准甚至出现数据漂移。软件系统复杂且界面不够友好,这不仅增加了学习成本和操作时间,还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引发错误。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影像传输转换过程耗时较长,或存在信号干扰问题。技术更新滞后,缺乏自动配准、智能防遮挡等高效功能。此外,设备维护依赖性强,维修响应周期长,且关键配件获取困难,导致故障停机时间显著影响设备的可用性。
3.3 流程与管理因素
流程设计缺陷与管理机制不完善共同导致效率上的系统性漏洞。术前缺乏标准化设备检查及影像数据预准备流程。术中操作步骤指引模糊且衔接不畅,导致团队协作效率低下。设备使用预约调度不合理,易引发冲突或设备闲置。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缺失,延长了问题解决的时间。设备使用维护及性能评估数据管理不规范,不利于问题的追溯与改进。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信息传递与支持效率。此外,缺乏针对设备使用效率的专项管理与持续改进机制。
3.4 环境与支持因素
不合理的空间布局、不当的设备安置以及线路缠绕,均会妨碍操作并干扰信号传输。过强的光线或干扰光源则会削弱光学追踪的精度。院内技术团队力量不足,导致问题处理过度依赖外部厂商,进而造成响应延迟。维护预算的不足或配件供应的不畅,直接影响预防性维护及故障修复的效率。信息网络带宽不足或稳定性不佳,会延缓影像传输速度。团队成员之间缺乏高效的沟通文化与工具,严重阻碍了协作效率。
4 提升神经导航设备使用效率的优化实践
4.1 强化人员能力建设
建立系统化的阶梯培训体系,全面覆盖新老员工,确保其熟练掌握标准操作流程、设备原理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并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景化演练。实施定期的复训及技能考核认证,以确保培训效果。组建专业的设备操作核心骨干团队,负责技术指导和处理复杂问题,并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促进信息流通。明确团队成员在设备使用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加强团队沟通与协作的专项训练,优化关键环节的配合默契。鼓励学术交流,及时更新技术知识。
4.2 优化设备管理与技术保障
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计划,定期检测和校准设备,确保其性能稳定。设立详尽的设备运行档案,实现设备状态的可追溯性。组建或强化院内技术团队,提供迅速的现场支持与精准的故障诊断,有效缩短响应时间。建立关键备件库,保障维修工作的及时性。推动软件的优化升级,简化界面设计,提升用户友好度,并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评估并引入自动化配准、智能防遮挡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操作的便捷性。确保院内信息网络的稳定运行,保障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从而减少停机时间,提高整体运行稳定性。
4.3 规范与再造工作流程
制定并严格执行涵盖术前检查、数据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整理的标准操作规程。特别针对术前环节进行优化,设立影像数据标准化上传与预处理流程。再造术中注册配准流程,明确分工,并探索高效替代方案以缩短耗时。设计直观的术中操作指引,确保团队成员无缝衔接。建立设备智能调度系统,平衡需求与负荷,最大化设备利用率。规范术后设备清洁复位及数据归档流程。建立跨部门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信息畅通与支持及时。通过流程标准化与关键环节再造,显著缩短非核心操作时间,提升手术流畅度与设备周转率。
4.4 营造高效协作环境
优化手术室布局确保设备安置科学线路规整,减少操作阻碍与信号干扰。设立专职或加强技术团队配置提供快速响应的现场支持与日常维护。搭建跨部门协作平台促进信息无缝共享与问题高效解决。培育开放沟通相互尊重的团队文化,鼓励反馈难点与建议。管理层将设备效率优化纳入目标并提供必要预算支持。建立效率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改进效果。通过物理便利、技术有力、信息畅通、管理重视的综合环境,提升团队协作与设备效能。
结束语
提升神经导航设备的效率,需要从人员、技术、流程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优化设备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以及营造高效的协作环境,可以有效缩短操作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手术安全性,从而充分释放其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冬梅 . 神经导航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的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观察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5,27(04):30-34.
[2] 王忠 , 周志彪 , 张晓军 , 等 . 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及荧光素钠引导高级别胶质瘤精准切除 [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5,22(02):158-165.
[3] 杨永飞 , 聂向飞 , 王帮庆 , 等 . 术中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癌症进展 ,2024,22(23):2612-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