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俞黎霞
宁波市实验学校 3150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学业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方式和理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传统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往往过于侧重“教什么评什么”,即评价内容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内容展开,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探索从“教什么评什么”到“评什么促什么”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学业评价要求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教学评一体化”并非凭空产生,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支撑。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的一致性,正是顺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评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另外,目标教学理论也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理论支持。目标教学理论主张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教学过程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评价则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和评价的核心,使教学、评价都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目标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相契合。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业评价要求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有着特定的要求。首先,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评价内容必须是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通过评价能够准确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其次,评价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仅仅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一次性评价,而是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开展相应的评价。教学前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教学中的评价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学后的评价则可以总结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最后,评价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结果要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评一体化”下学业评价的价值
(一)优化反馈机制,助力个性化成长
在“教学评一体化”下,学业评价能够优化反馈机制,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传统的评价反馈往往是笼统的、整体性的,教师只是告知学生成绩或大致的优缺点,学生难以明确自己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能够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具体、个性化的反馈。
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学生的阅读笔记、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了解每个学生在阅读技巧、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于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反馈其在阅读时可能存在的不良习惯,并给予针对性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出其在文本分析、关键词把握等方面的不足,并引导其进行相关的训练。这种个性化的反馈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改进,实现个性化成长。
(二)丰富评价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学业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除了笔试之外,还包括课堂观察、口头提问、作业评价、项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丰富的评价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写作草稿了解其写作思路的形成过程,通过课堂小组互评了解学生对不同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通过对学生最终的作文进行评价了解其写作成果。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对于个性问题,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一来,教学更具针对性,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一体化”下学业评价的路径
(一)优化形成性反馈,关注具体学习过程
形成性反馈是“教学评一体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优化形成性反馈需要教师将评价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参与讨论的情况等;也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练习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在进行形成性反馈时,教师要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语言,而是要具体、明确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语文朗读时,不能简单地说“读得不错”或“读得不好”,而应该具体指出“你在朗读时情感很饱满,尤其是在这句带有感叹语气的句子上,处理得非常好,如果能注意一下语速的变化,会读得更出色”。通过这种具体的形成性反馈,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互动性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学科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评一体化”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并实现互动性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进行语文主题探究活动时,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贡献度、探究成果的质量等方面。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这些标准对其他成员进行评价,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种互动性评价,学生能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组的互动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和补充,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三)开展自我评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评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评一体化”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进行评价。
例如,在语文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单元教学目标,对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填写自我评估表。学生在自我评估过程中,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自我评估的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学生能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践项目评价,体现学生的综合技能
实践项目评价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综合技能的评价方式,在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展示自己的语文综合技能。
比如,在学习了关于“家乡”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的家乡推介会”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收集家乡的资料、撰写推介稿、制作宣传海报、进行口头推介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项目。在评价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资料收集的全面性、推介稿的写作质量、宣传海报的设计创意、口头推介的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践项目评价,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从“教什么评什么”向“评什么促什么”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转变不仅符合先进的教育理论,也顺应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明确“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学业评价要求,认识到其下学业评价的价值,并积极探索具体的实践路径,能够让小学语文学业评价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婷 . 学业质量标准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探索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下旬 ),2024,(12):18-20.
[2] 王宁 . 素养立意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工具开发和实施策略 [J]. 语文建设 ,2024,(22):59-64.
[3] 柯宗珠.“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测评探微[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20):4-8.
[4] 肖遥 .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四化”实施策略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43(10):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