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二维码技术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作者

高敏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 256600

一、引言

文言文作为一种和现代白话文相对的文体,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语法、词汇、句式、修辞四个方面。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习者丰富语文积累,提升表达与理解能力,还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因此文言文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语文课程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根据不少学者的研究可知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出现以下问题:知识零散,学生缺少系统化的学习途径;教师自身文言文教学素养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2]。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因此除了提升老师自己的教学修养外,还需要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特点,重视对教学方式、学习途径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创新提升。

二、概念及发展现状

二维码也叫二维条形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 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图(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3]。二维码因其便捷的形式和高效的处理能力深受人们喜欢,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社交软件、网上支付、电子资源包、电子票务、在线签到等。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推进,也有部分老师关注到了教学方面的使用,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学者提出将二维码嵌入教材中,还有学者借助二维码生成学习情境引入课程内容,以及用二维码呈现学习资源……这说明当下的教育教学已经开始和二维码产生了一定的联系,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三、实践教学应用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将二维码贯穿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作业成果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一)课前:整合预习资料

课前预习对教师而言是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紧跟新授课堂节奏的不可缺少一个环节,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是可有可无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兴趣不高,学生自学能力差以及预习形式枯燥无味。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通过在预习学案上嵌入二维码,针对不同的课程需要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如在讲解郦道元的《三峡》这一课时,可以通过二维码展现郦道元的个人介绍(如图1),或者呈现三峡奔腾的壮阔景象(如图2),或者呈现名家朗读的音频(如图3),亦或进行预习情况的调查(如图4)。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补充,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二)课上:展示短期作业成果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笔者在讲授《与朱元思书》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本节课的任务设定为制作富春江的宣传单页(如图5),共设置了四个任务,分别是:从课文中为富春江选定一句宣传标语;为富春江录制宣传音频;完成富春江点的介绍,吸引游客慕名前来;为富春江写一句优美的宣传文案。第一课时的课后作业就是需要同学们朗读原文并生成宣传音频的二维码,此时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字词的发音,在课下多次进行朗诵联系,还会进行朗诵配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朗诵水平和学习兴趣都在提升。而在第二课时笔者就会根据好的朗诵成果进行扫码展示,带领同学们一起聆听学习,还可以和被选中的学生进行讨论,如为何这样诵读,以及为何选取这样的一个配乐,这样一来既实现了课堂生成,还提升了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巩固重点难点和展示学习成果

如今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复习,但是缺点是不具针对性,且缺少规范性。因此对于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录制讲解视频,生成二维码,附在复习学案上,最终生成一本复习集,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讲解,录制视频形成二维码,复杂的文字阐述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代替,这样一来传统的平面错题本就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还可以不断地添加解题思路,附上新的二维码,拓展学习思维。

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会大大提升,因此可以组织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演绎出来,最终剪辑视频并以生成二维码,汇总成小组作品集或者班级作品集。如笔者在讲解《愚公移山》和《周亚夫军细柳》两课时,让学生们进行演绎拍摄,并进行剪辑,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锻炼的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价值

(一)搭建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内驱力

通过设置贴近生活的学习情景,引导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生成多样化的学习作品,如文言文朗诵视频、情景剧视频、手绘手抄报、手绘思维导图、解题视频等,利用现代技术将其转换为二维码,张贴在班级展示墙或者是上传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的传阅、评价、互动,使学习成果变得可视化、生活化,这种展示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学习动力,同时,在对比中学生又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创作——展示——对比——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提升。

(二)创新评价方式,实现过程性反馈。

传统文言文教学评价多以期中、期末测试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二维码技术可助力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针对一些创新性的作业,如情景短剧、试题讲解、读书分享等,老师可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收集在班级内展示。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收集答题,实时了解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学生完成文言句式专项练习后,扫码提交答案,系统能立即反馈错题解析,教师则可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精准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还能通过二维码搭建学生互评平台,让学生扫码查看同伴的文言文赏析作品并进行点评,在互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使评价更加多元、立体。

(三)打破学习壁垒,实现学习多维化

二维码技术能打破文言文学习在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壁垒,构建多维化的学习生态。在时间维度上,教师可将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如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易错字辨析)生成二维码,学生课后扫码即可回顾复习,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的连贯衔接。在空间维度上,通过二维码链接书本之外的学习资源空间,如在学习《史记》中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链接历史博物馆,走进历史文化和人物介绍,让学生不局限于纸张的一维空间,让文言文学习走出课堂,与生活场景结合。在形式维度上,二维码支持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格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 视觉型学生可查看图文资料,听觉型学生可收听朗诵音频,动觉型学生可参与互动游戏。这种多维化的学习模式,让文言文学习更灵活、更高效。

综上所述,将二维码引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有效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多样化的信息输入和个性化的信息输出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师在这条探索之路上要不断扎根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助力,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力 . 古代汉语 [M]. 北京 : 中华书局,2018:5.

[2] 刘鹏 .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56):33-34.

[3] 许顺利 , 米志强 .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学校语文教材与教学创新研究 [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09):188-189.

[4]李慧.手机二维码业务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