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 与 HMI 的一体化泵站智能监控系统研究
谭柳华
重庆长江水务有限公司 重庆万州 404100
0 引言
随着“ 智能水利” 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监控系统发展正处于从传统人工监测向无人化、智能化转变的关键阶段,然而“ 无人值守、少人值守” 这种新型泵站监控运行模式,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需求[1,2]。集成式的智能监控解决方案成为当下急需,本文将关注点放在基层泵站,构建一套研发成本可控制、架构简单、部署方便的 PLC 和 HMI 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实用性较强,针对中小型泵站,有较高性价比,而且该研究还可以为后续接入大数据分析、云平台、AI 预测等技术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 PLC 与 HMI 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关键技术
1.1 PLC 技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PLC 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作为核心的数字运算电子系统装置,它是专门针对工业现场的应用场景而设计的,该装置的核心特点是运用了可编程序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可用来存储内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或者计数以及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 ≤sseqgtr ,并且借助数字式或者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达成对各类机械装置或者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3,4]。
图 1 PLC 结构原理

PLC 是微机技术跟传统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它有效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存在的固有缺陷,像机械触点致使的复杂接线、可靠性差、功耗较高以及通用性和灵活性欠缺等问题,同时它充分吸收了微处理器的技术长处,还考虑到现场电气操作及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准与操作习惯 。特别关键的是,PLC 的程序编制不用依靠专业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以继电器梯形图作为基础,采用简洁直观的指令形式,让用户程序编写具有形象化、容易理解、上手快的特性,使调试与故障排查过程也更加便利[6]。
1.2 HMI 技术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HMI 身为连接操作人员和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纽带,其设计质量对人机交互效率以及系统运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它借助图形化界面、数据可视化以及交互控件等方式,把复杂的设备运行参数、工艺流程状态转变为易于理解的视觉信息,接收操作人员的指令并传送给控制系统,形成“ 感知-决策-执行” 的闭环交互[7,8]。
HMI 产品的构成主要有硬件和软件这两大部分,硬件部分包含处理器、显示单元、输入单元、通讯接口以及数据存储单元等核心组件,在这些组件中,处理器作为 HMI 的核心单元,它的性能可直接决定整个 HMI approx 品的运行效率,软件部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 HMI 硬件内部运行的系统软件,其作用是支撑硬件设备的基础运行以及功能调度,另一类是运行在 PC 机 Windows 操作系统环境下的画面组态软件,可让用户进行界面设计与工程配置。
在工业场景里面,HMI 的功能设计要和生产需求紧密关联:其一,它得拥有高效的数据采集以及呈现能力,可实时更新设备状态、工艺参数等关键信息,并且借助趋势图、仪表盘等可视化元素直观呈现变化规律,其二,要提供便捷的操作入口,让操作人员可凭借按钮、下拉菜单、触控等方式下达控制指 trianglelefteq ,达成对生产线的启动停止、参数调整等操作。而且为了保障生产安全,HMI 一般还集成了警报管理功能,可依据预设阈值自动触发声光提示或者弹窗告警,同时记录警报发生时间、原因等信息,为故障排查提供参考。
3 基于 PLC 与 HMI 的水利电气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3.1 PLC 与 HMI 在水利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在水利电气监测与控制系统里,PLC 和 HMI 分别有着不一样的作用。PLC 身为核心控制单元,有着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高稳定性,能适应泵房、配电房等水利工程现场复杂的温湿度与粉尘环境,它依靠快速采集水位、压力、流量以及电机状态等传感器信号,依照预先编写的控制逻辑进行实时计算与执行,达成水泵启停控制、阀门开关、备用电源切换等任务。并且 PLC 的编程很灵活,支持梯形图、功能块等多种语言,适宜实现复杂的联动控制逻辑,凭借模块化设计契合不同规模工程的要求。不过,PLC 本身缺少直观的交互界面,操作与监控主要依靠编程软件或其他外部设备,这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且不适合直接承担大量数据的可视化与存储分析任务。
然而 HMI 主要针对人机交互需求,借助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把泵站运行状态、水位变化曲线以及报警信息等,以动态图表或者数据面板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即便不掌握复杂的编程技能,也可迅速理解设备状态开展操作,触摸屏操作便利,可凭借虚拟按钮直接实现设备的启停、运行参数的修改或者报警的确认,界面还可集成趋势曲线、历史数据以及日志功能,便于运维人员追溯运行状况。HMI 一般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可与不同厂商的 PLC、变频器以及传感器实现无缝对接。不过与 PLC 相比,HMI 在逻辑运算以及实时控制方面能力存在局限,更加依赖外部控制器来执行核心控制任务,其耐候性以及长期稳定性也比不上工业级 PLC,而且在数据安全以及冗余方面依赖外部系统的支持。
3.2 基于 PLC 与 HMI 一体化的改进设计
把 PLC 和 HMI 结合运用到水利电气监测与控制系统当中,可以充分呈现出两者的优势,形成一种“ 强控制”与“ 易操作” 相互补充的形式。PLC 充当系统的“ 大脑” ,执行现场控制任务时稳定可靠,保证泵站在各种工况下可安全且高效地运行,HMI 作为系统的“ 面孔” ,提供直观的可视化交互界面,使得操作和监控过程变得更加简洁友好。二者借助串行通信或者以太网连接,达成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反馈,可让现场工作人员直观地获取运行信息,又可借助参数设定直接对 PLC 的执行逻辑产生影响,这种架构提升了系统的可用性与灵活性,还支持本地控制与远程监控协同的模式,适应“ 无人值守、少人值守” 泵站的运行要求。
依据泵站新型监控运行模式,本文搭建了以 PLC 作为核心、HMI 作为操作终端的系统模式,该系统在泵房内配置 LCU 柜来集成 PLC 控制器,其职责是收集水位计、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等各类信号,同时对水泵、多功能控制阀、备用柴油发电机等执行设备实施自动化控制,控制逻辑包含按水位自动启停泵组、市电故障时自动切换柴油机供电、事故停泵时进行防水锤控制等功能。HMI 触摸屏设置在泵房和管理房的控制室中,可实时展示水泵运行状态、管道压力、电机电流等信息,还提供手动启停按钮、运行参数设定界面以及报警信息列表,如此一来管理人员无需深入 PLC 编程就能对系统进行调控以及故障处理,泵房与坝区管理房之间借助光纤通信达成数据的高速传输,保证了远程操作的及时性与可靠性。整套系统在结构方面高度集成,可适应山区复杂的运行环境,并且预留了与上位机系统和远程监控平台的接口,为未来的智慧水利升级创造了扩展空间。
4 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将万州区枫木水库工程泵站当作研究对象,进一步去剖析 PLC 与 HMI 一体化泵站智能监控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枫木水库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把“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当作总体设计的目标,严格依照设备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这样的配置原则来进行设计,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以太网结构以及 TCP/IP 协议,整体上分为集中控制级与现地控制 LCU 级,借助数据库以及软件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来达成高效运行,并且配备标准通信物理接口,以此保证数据传输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在硬件配置方面,主坝管理房内部设有控制室,配备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包含操作员工作站、激光打印机、UPS 电源等各类设备,借助这些设备可达成对水泵机组的远方控制操作,而在泵房之中,设置有一面现地控制 LCU 柜,其核心组成覆盖 PLC、现地显示操作终端、分散的 I/O 装置、温度巡检装置、电量测量装置、电气测量变送仪表,以及开关、按钮、指示灯、硬布线跳闸继电器、报警装置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现场级的实时监控与操作单元。配套的工业电视系统按照“ 前端数字化,光纤网络传输,集中管理,分布式存储” 的原则进行设计,其供电采用独立回路不间断电源,以此保证在断电时依然可完成必要的应急举措,为监控系统提供可视化的支持,该工业电视系统有三大功能:其一,可对所有监视区域实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视,针对异常物体移动、光度变化等状况可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报警,并且完成异常图像数据的存储与记录,其二,对坝区、泵房内的监视区域进行细致的区域划分以及报警类别划分,以此提高安全监视的精确度,系统控制中心可分析所有监视区域的信号,并依据设置自动储存异常情况,其三,着重加强对坝区周边环境、配电房、大坝、泵房、管理房、出入口等关键部位的防护,以便可实时掌握现场动态。
枫木水库泵站智能监控系统构建时,PLC 与 HMI 集成应用依照工程设计规范,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控制与交互体系,施耐德 PLC 作为系统核心控制器,负责三项控制任务,其一,精确执行 400kW 水泵机组的软启动操作,其二,凭借调节 JD745X 型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关闭时间顺序,把水锤压力峰值稳定控制在 261.58m,有效避免水锤冲击风险,其三,实时收集电磁流量计、压力变送器的监测数据以及水库水位信息,为系统调控提供全面依据。与之配合的 12 英寸 HMI 触摸屏构建了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动态刷新扬程、流量等核心运行参数,而且在系统出现异常时,马上触发可视化告警,借助鲜明的图标和提示信息及时告知运维人员。
在水锤防护这一环节当中,PLC 会持续不断地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依据“ 压力峰值≤1.3 倍额定压力” 这一要求来动态地调节阀门动作,HMI 会同步地以曲线的形式来渲染压力的变化趋势,以此达成控制过程的可视化追踪,在泵站调度的过程里,泵组调度机制是基于水库水位分级标准的,由 PLC 自动进行判定并切换运行模式,HMI 会同步生成一份包含运行参数以及策略依据的报告,辅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无人值守功能响应了“ 少人值守” 的设计要求,借助与工业电视系统协同合作,实现了设备状态的远程可视化诊断以及异常处置。
系统通信架构以及安全设计也都符合相应规范,PLC 经由分层分布式以太网接入监控网络,依靠光纤链路和管理房 SCADA 系统达成高速数据交互,在安全方面严格遵循接地电阻 <1Ω 的标准,并且运用权限分级管理机制保障操作安全,工程实践显示,该系统凭借 1.19 倍的水锤峰值保障了管道安全运行,还对能耗控制给予优化,同时较大提高了泵站的运维效率,充分证实了 PLC 与 HMI 集成方案的工程价值。
5 结语
本文借助 PLC 与 HMI 的一体化集成,搭建起一套针对中小型泵站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有效化解了传统系统可靠性欠佳、操作繁杂以及扩展性较弱的核心难题,从技术架构层面来看,PLC 作为控制中枢负责承担实时数据采集工作,囊括水位、压力、流量等方面,同时还负责设备联动逻辑,比如水泵启停、阀门时序控制以及备用电源切换等,以此保障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可稳定运行,HMI 则借助图形化界面达成运行参数可视化、远程操作以及报警管理等功能,较大降低了人员操作门槛。该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以太网结构,借助光纤通信达成泵房与管理房之间的高效数据交互,并且预留了云平台与 AI 分析接口,为智慧水利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枫木水库的工程验证过程里,该系统呈现出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在控制方面,系统借助动态调节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关闭时序,把水锤压力峰值精准控制在 261.58m,此数值仅为额定值的 1.19 倍,明显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在能效范畴,系统借助深入优化泵组调度策略,达成了年耗电量 162.56 万 kW·h 的节能成效。在运维领域,结合工业电视系统达成异常实时报警与远程诊断,使故障响应效率提升超过 50%⨀ 。另外,系统严格落实接地电阻安全标准以及权限分级管理机制,以此保障操作的安全性。
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其一,构建了一款融合 PLC 与 HMI 的泵站智能监控系统,可为基层泵站提供有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其二,设计了分层开放架构,可兼容未来大数据以及 AI 技术的扩展,其三,借助对枫木水库的工程验证,实证并量化了水锤防护、能耗控制等关键指标,以此为该泵站智能监控系统提供支撑。该系统方案提升了泵站自动化水平与运维效率,还为“ 智能水利” 建设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方法,有关键的工程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安月兰,王亚峰,张琳.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泵站中的应用论述.资源节约与环保[J].2015,(07):103-4.
[2] 李瑞熙.泵站中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探究.科学家[J].2017,5(10):56-7.
[3] 冯海军.PLC 控制技术在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科技与创新[J].2023,(07):153-5.
[4] 侯瑞,王素青,邓海琴,等.基于 PLC 的蔬菜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工业控制计算机[J].2025,38(07): 161-3.
[5] 王龙飞,朱宁,周开欣.试论微机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大中型泵站中的应用.治淮[J].2018,(05):33-4.
[6] 黎花叶,刘明民.基于 PLC 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故障预警系统研究.家电维修[J].2025,(08):74-6.
[7] 杨能俊.基于数字孪生的离散制造车间自适应调度方法研究[D],2020.
[8] 张玉广,王亚强.一种基于人机界面的 RFID 读写系统设计.机械工程师[J].2025,(08):97-100.
作者简介:谭柳华(1969.2-),男,人,现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