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丧葬补助金政策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

作者

刘福

凌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辽宁锦州市 121200

引言

丧葬补助金政策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通过提供定额丧葬费用补偿,显著降低了参保家庭的预期经济负担。这一政策创新将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从生存期间延伸至身后事务,使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链条更加完整。实地调查显示,在政策实施地区,中低收入家庭的参保决策明显受到该政策影响,特别是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居民而言,丧葬补助金相当于为其提供了最后一道经济保障,参保率较政策实施前平均提升15% 以上。

1 丧葬补助金政策概述

丧葬补助金政策是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员去世后提供一次性丧葬费用补助。该政策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身故后,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可申领不低于当地 8 个月基础养老金标准的丧葬补助金。补助标准由各省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一般在 1000-5000 元不等。申领条件通常要求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累计满 3 年以上,并在待遇领取期间或缴费期间身故。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已有 28 个省份建立了丧葬补助金制度,年均发放金额超过 30 亿元。这项政策不仅减轻了参保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通过制度性保障显著提升了养老保险的吸引力,对扩大制度覆盖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2 丧葬补助金政策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丧葬补助金政策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链条,对城乡居民参保意愿产生显著拉动效应。该政策有效缓解了传统农村家庭对殡葬支出的经济焦虑,使参保的预期收益更加明确。调研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地区50 岁以上人群的新增参保率较未实施地区高出 23.5% ,其中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响应最为明显。在宗族文化保留较好的东南沿海地区,政策与"厚葬"传统形成共鸣,参保率提升幅度超出全国均值 8 个百分点。精算分析表明,丧葬补助金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净现值提升 1.2 倍,显著增强了中老年群体的参保经济动机。这种政策效应在缴费档次选择上也有所体现,选择中档缴费的比例较政策实施前提高 15.8% 。

2.3 消极影响

丧葬补助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负面效应,部分健康状况欠佳的参保人可能因补助金政策而突击参保,导致制度面临逆向选择风险。某省跟踪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三个月内,60 岁以上人群的新参保人数激增 42% ,其中确诊重大疾病患者占比达 17.3%. 。同时,个别地区出现虚报死亡时间、冒领补助金等道德风险行为,某市审计发现此类违规案例占总发放量的 0.35%. 。此外,补助金标准与缴费档次脱钩的设计,可能导致部分参保人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影响基金长期平衡。精算模型预测,若不加以调整,该政策可能使基金赤字风险提高1.8 个百分点。

3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下丧葬补助金政策完善策略

3.1 建立差异化补助标准体系

现行丧葬补助金政策存在标准单一、激励不足的问题,亟需建立与缴费档次挂钩的差异化补助机制。建议将补助金额划分为基础补助和激励补助两个部分,基础补助保障基本丧葬需求,激励补助与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正相关。例如,对连续缴费满15 年且选择中高档缴费的参保人,可在基础补助上额外增加 30%-50% 的激励补助。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允许省级人社部门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浮动调整 20‰ 。通过精算模拟,这种阶梯式补助设计可使制度参保率提升8-12 个百分点,同时增强参保人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积极性。配套开发智能计算系统,自动核算每位参保人的预期补助金额,并在参保时予以明确告知。

3.2 构建智能资格核验机制

针对冒领、骗领丧葬补助金的风险,需要建立多维度智能核验体系。整合公安部门户籍注销数据、医疗机构死亡证明信息、民政部门火化记录等数据源,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死亡信息上链存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开发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要求申领人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身份核验。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申领模式,对短期内集中出现的申领行为自动预警。这套机制在试点地区运行后,违规申领案件下降92% ,显著提升了资金安全性。

3.3 完善政策宣传与服务流程

当前许多参保人对丧葬补助金政策存在认知偏差,需要创新宣传方式。制作通俗易懂的动漫宣传片,通过短视频平台精准推送给中老年群体。在乡镇集市设置政策咨询台,安排专人解答疑问。开发手机APP 查询功能,参保人可实时查看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对应的预期补助金额。简化申领手续,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将申请材料从 7 项精简至 3 项。建立代办服务机制,对行动不便的申领人提供上门服务。在村(社区)级配备专职协办员,指导填写申请表和准备材料,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

3.4 健全财政投入与监管制度

为确保丧葬补助金政策可持续运行,需要建立科学的财政保障机制。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倾斜支持。将补助金支出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建立省级风险调剂金制度,平衡地区间基金收支差异。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每年对补助金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开发智能监管平台,实时监控资金流向,设置支出预警阈值。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定期开展政策评估,每三年调整一次补助标准。通过精算平衡测试,确保基金长期可持续运行。这套机制在试点省份实施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25% ,违规支出下降 68‰

3.5 建立政策协同联动机制

丧葬补助金政策需要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形成合力,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对困难家庭额外发放特别补助。与基本殡葬服务减免政策配合,形成"补助金 + 减免服务"的组合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将政策实施成效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形成互补,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含丧葬保障的补充保险。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将补助金申领纳入"身后一件事"联办事项。通过政策协同,形成多层次的丧葬保障体系。实践表明,这种协同机制可使政策综合效应提升 30–40% ,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结束语

丧葬补助金政策的完善是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差异化标准、智能核验机制和部门协同体系,既能提升政策吸引力,又能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未来应持续优化政策设计,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企 业 职 工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政 策 宣 传 及 解 答 [N]. 楚 雄 日 报(汉),2023-06-13(004).

[2]赵志浩.家庭视角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任滢.高邮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21.

[4]杨光锐.石家庄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1.

[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相关问题的意见[J].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0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