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施工的导截流技术分析与研究
张喜龙
宁夏正源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0
摘要:截流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保障施工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深入探讨了导流与截流施工技术,旨在提升导流与截流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同类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参考,有效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导截流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其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应对多变的自然水文条件,还需满足严格的工程技术标准,确保工程的稳固性与耐久性。特别是导流与截流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实施期间保障施工区域干燥、控制河道流量的关键手段,其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联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因此,深入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导流与截流技术,不断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对于适应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导截流技术
导截流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内涵在于通过一系列临时性工程措施,如围堰、导流渠和截流坝等,将自然河流的水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控制,以保证施工区域的干燥和施工的顺利进行。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对水流的精确调控,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受水流的干扰,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导截流技术不仅涉及物理结构的建设,还包括对水文条件的详细分析、工程设计的科学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水流动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整。通过这些措施,导截流技术能够有效地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水流,防止施工区域被淹没,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效率。导截流施工技术的外延则涵盖了其在具体工程实施中的广泛应用及其所需的配套设施和管理措施。首先,导截流技术在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多种应用形式,例如在大坝建设、水库扩建、河道整治等项目中,导截流技术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次,导截流技术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临时排水系统的建设、流量监测设备的安装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这些配套措施不仅确保了导截流施工的顺利进行,还提升了整个工程的应急响应能力。此外,导截流技术的外延还涉及施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在工程完成后进行生态修复,以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总体而言,导截流施工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综合性的工程管理方法,既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也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导截流技术施工工艺
2.1导流方法
2.1.1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是一种常见的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方法,通过修建临时渠道(明渠)将河流的水流引导至新的河道或临时渠道,以避免施工区域被水淹没。其目的是确保工程施工能够在干燥和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减少水流对施工的干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常用于河床较宽、水流量较小且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明渠导流主要通过开挖临时渠道,将水流从施工区域引导到安全区域,形成一个干燥的施工环境,减少施工期间的水流干扰。明渠导流可以有效控制施工区域的水位,防止突发性水量增加对施工现场造成影响。同时,明渠导流能够灵活调整渠道的路径和形状,适应不同地形和水文条件,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此外,这种方法还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性,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可以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技术特点看,明渠导流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只需开挖临时渠道,并进行必要的防渗和加固处理,施工成本较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渠道的路径和形状,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水文条件。适用于河床宽广、水流量较小且地形平坦的区域,特别是在施工场地附近有适合开挖导流渠的条件时。在洪水季节或高水位情况下,需对导流渠进行加高和加固,确保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水流压力;在地形复杂的区域,可以结合其他导流方法,如隧洞导流或围堰导流,确保水流的有效引导;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导流过程对周围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2.1.2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是通过修建地下隧洞或管道,将河流的水流引导至施工区域之外,以保证施工现场的干燥和安全。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河床较窄、水流量较大且地形陡峭的区域。隧洞导流的目的是在不改变河道自然形态的情况下,实现水流的有效控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为施工提供一个稳定和干燥的环境。隧洞导流通过地下隧洞或管道,将水流从施工区域引导到下游或预定的排放区域,保持施工区域的干燥,减少水流对施工现场的冲刷和侵蚀。隧洞导流可以在施工期间不干扰河道的自然流态,减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隧洞导流能够在地形复杂的区域灵活应用,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科学的设计,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技术上,隧洞导流需要进行地下开挖和隧洞支护,施工工艺复杂,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由于施工难度大且工程量大,隧洞导流的成本较高,适用于预算充足的项目。隧洞导流可以适应复杂的地形和水文条件,特别是适用于地形陡峭、河床窄且水流量大的区域。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设计合适的隧洞路径和支护结构,确保施工安全;在大流量洪水季节,需要对隧洞进行加固和扩容,确保其能够承受洪水的冲击;隧洞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防止塌方和透水等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1.3围堰导流
围堰导流通过修建围堰将河流的水流截断或引导至新的河道,以创造干燥的施工环境。这种方法常用于大坝建设、桥梁施工等需在河床上进行的工程项目。其目的是在施工区域内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工作空间,排除施工区域内的水流,确保施工活动不受水流干扰,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围堰导流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围堰的建设,将河流的水流截断或引导到预定的临时河道,使得施工区域内的水位降低或干涸,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围堰导流还可以在施工区域形成一个稳定的工作平台,减少施工过程中水流对设备和人员的干扰。围堰导流的方法适用于大坝、桥梁等需要在河床上进行的长期施工项目,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干燥的施工环境。围堰导流的施工周期较长,需进行围堰的建设、加固和维护,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围堰导流的施工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大型围堰的建设,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围堰导流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施工环境,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施工的大型工程项目。在高水位期需对围堰进行加高和加固,确保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水流压力;在流速较大的河流中,需加强围堰的防冲刷措施,防止围堰被水流冲毁;在围堰导流过程中,要注意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避免对水生生物和自然景观造成不利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起到了保障群众安全,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作用,为了真正发挥水利水电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作用,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合理利用截流和导流技术,进而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进行技术选择,进而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张家健.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导截流技术[J].中国高新科技,2021,(09):137-138.
[2]张宏洲.水利水电工程中导截流技术的特点及运用[J].黑龙江水利水电科技,2019,47(06):156-158.
[3]罗玉飞.论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导截流技术[J].科技展望,2016,26(12):112.
[4]吴阿淳,谢小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导截流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