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服务: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与突破策略
丘燕红
丰顺县丰顺中学 广东梅州 514300
引言
教育信息化进展迅速,中小学图书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基地,其现代化进程迫在眉睫,数字化及智能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关键渠道,吸引了众多目光,对目前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运行状态进行审视,明显观察到,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创新及人员管理上存在不少不足,无法充分迎合师生对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急切期望。
1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服务: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1.1 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问题
县城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实施阶段,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存在明显缺陷,部分学校已建设了智能图书馆,配备了智能借阅设备,并投入使用,但其运行受网络稳定性条件所约束,借阅环节频繁遭遇卡壳,电子阅览室的电脑硬件配置较为陈旧,数字资源访问体验欠佳,极大影响了师生体验[1]。技术实施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尚在初级阶段,智能推荐系统在对接学生阅读偏好和学习需求方面存在精准度不足,设备与系统间未能实现有效结合,馆藏管理系统与电子资源平台的数据同步存在时差,使师生获取资源变得复杂。
1.2 资源建设与整合问题
面对资源整合与构建挑战,县城中小学图书馆难题众多。资源配置上,图书更新较慢,不契合学生需求;电子资源采购经费有限,数据库种类少、高质量数字出版物缺,版权处理复杂,合法资源获取难。资源整合难度大,纸质与电子资料分离,无统一检索途径,师生需在多系统间切换检索。校内图书与外部教育资源未有效整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为改善现状,学校应扩大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科学配置采购资金,增加资源类型,构建综合资源整合体系,消除资源隔阂,实现校内外资源无缝连接,为师生拓宽便捷多元的信息获取路径。
1.3 服务模式与师生体验问题
县城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用户体验亟需有效改进,按照传统服务模式,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固定不变,无法满足师生非上课时间借阅需求,办理手续繁杂,时间资源被大量占用,空间配置欠佳,阅读区布局欠佳,对阅读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2]。阅读辅导资源短缺,多数图书馆仅限于执行基础的图书借阅职能,难以增进学生的阅读成效,智慧图书馆建设正稳步进行,线上服务已启动实施,功能尚不周全,线上预约和续借服务偶有故障,远程获取电子资源面临限制,师生参与积极性不强,学校应实施服务模式的变革,扩展开放时间区间,精简图书借阅手续,调整空间规划,优化阅读辅导效果,并加强线上服务模块,全面优化师生服务体验感。
1.4 人员素质与管理问题
人员素质与管理问题成为县城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的瓶颈,众多图书管理员缺少图书馆学相关教育背景,对数字技术掌握不够扎实,技术水平跟不上,难以对智慧图书馆的设备与系统实施有效管理,无法对师生进行数字资源检索与利用的专业辅导,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显得陈旧,流程执行不标准,职责界定模糊,引发工作效率的下降。资源采购与设备维护等环节,尚未形成科学规划与监督的体系,往往引发资源消耗与设备故障的频繁出现,学校亟需对图书管理员实施专业能力的提升培训,增强其业务水平,健全管理规章,规范岗位义务,并深化部门间的配合,强化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后盾。
2.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服务: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突破策略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应用
分阶段对县城中小学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升级,先行对校园网络主干进行改造升级,利用光纤专线维护智慧设备运行稳定性,针对智能借阅终端的运行不畅,增设边缘计算设施,电子阅览室推行“旧机换新”活动,安装与数字资源兼容的轻量级终端,并行设置缓存服务器,增强资源访问速度。技术实施中搭建学校数据平台架构,运用借阅日志优化智能推荐系统,与科技伙伴合作,开发经济型定制化系统集成接口,协调图书馆资源管理与电子平台数据间的矛盾,实施周期性技术审查,编制设备维护档案,确保技术发展贴合师生实际需求。
2.2 强化资源建设与整合共享
构建“政府资助、学校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的资源建设长期机制,针对学生年龄层别进行图书的采购,实施图书资源的年度更新合理化,电子资源实施“区域联合采购”模式,县域内学校联合购买优质数据库,降低版权成本支出,打造学校专属数字资源库,保存师生创作成就。打造云计算支撑的综合性检索平台,实现纸质图书 ISBN 与电子图书 DOI 的跨库关联查询,实现与县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连接,实施“通借通还”机制。
2.3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用户体验
采用“弹性开放加预约”的服务机制,借助智能技术,实现课余时段的自助借阅模式,优化借阅流程至简易环节,重新规划图书馆空间布局,构建沉浸式阅读、小组研讨及数字体验三大区域,打造宜人的阅读环境。打造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融合的阅读辅导团队,构建网络阅读评估系统,打造专属定制书籍推荐清单,改进微信服务号系统,封闭预约续借的漏洞,实施家长远程访问权限,运用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不断强化服务弱项,让师生切实体验服务升级的成效。
2.4 提升人员素质,完善管理体制
实施图书管理员“双重能力培育方案”,定期实施数字化技能的培训,着力精通智能设备管理与数据应用工具的操作,推动图书管理人员评聘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建立“岗位职责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架构,将资源使用效率、设备维护状况等关键指标纳入评估体系,组建由教务处、信息技术部及图书馆构成的联合小组,定期实施资源协调会议,聚焦资源建设,实施设备故障快速反应流程,及时攻克技术难题[3]。
结束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部分,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的现代化上,更是关键所在,关乎教育质量提升,针对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整合难题、服务模式单一化及人员管理滞后的关键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采取特定手段,将明显提升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效率,这顺应了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需求,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强后盾,进而为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前进增添了强劲且耐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雪莲.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5,(16):37-39.
[2]赵雪莲.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初探[J].四川教育,2024,(Z6):17.
[3]郑冬琦.数字化中小学图书馆期刊的价值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4,(07):126-129.